•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6 16:05:4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贸易局势催生避险情绪 债市或迎布局契机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6日电(记者杨溢仁)本周,债市情绪有所修复,全球大国贸易局势尚存变数,大幅推升了市场中的避险情绪。

  季初债市情绪回温

  可以看到,国庆节后,债市情绪明显回暖,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移。

  国庆节前,受股市走强及基金销售费率新规扰动,9月29日债市不改弱势表现,10年期国债收益率落在1.89%一线。此后,受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预期升温的影响,市场情绪获得提振,9月30日,债市表现有所回暖。国庆节后,由于多项假期数据不及预期,叠加市场传闻买断式逆回购利率有望下调等因素影响,10月9日债市呈现出回暖走势。与此同时,伴随中美关税问题的升级,市场避险情绪快速升温,截至10月11日(调休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回落至1.82%附近。

  “10年期国债利率已震荡了近1个月的时间,展望后续,市场中似乎已出现了向下突破的迹象。”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中美经贸关系阶段性存在反复情况,叠加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催化资金兑现需求,风险偏好的回落会改善债市的逆风环境。其次,目前央行对市场流动性保持呵护的态度比较明确,接近年末,业界关于总量宽松的猜想正在持续升温。”

  事实上,7月以来,促使国内债市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机构对降准、降息的预期大幅回落。不过,记者注意到,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一直没有缺席——买断式回购多处于净投放状态,且目前匿名隔夜利率回到了1.30%水平,收益率曲线恢复正常斜率,这同样有助于债市的稳健运行。

  “出于对明年经济的支持诉求,临近年末,市场对‘双降’的预期交易可能会再度开启,这也是债市中的潜在利多。”前述交易员坦言。

  修复较难一蹴而就

  不过,来自东方证券研究所的观点认为,四季度债市修复的速度和节奏难以复制4月份。

  “毕竟,贸易问题后续局势大概率会出现缓和,整体可控,加之经历了前几次类似事件的冲击后,目前投资者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信心不断提升,对后续基本面预期不会出现显著恶化。” 东方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表示,“此外,对许多债市交易资金来说,四季度的首要任务是把三季度的浮亏‘扭亏为盈’,因此当利率下行速度较快时,投资者大概率会倾向于止盈而非继续追涨,这将限制利率的加速下行。”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波动上探。举例来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3M期限微升1BP至1.33%;2年期收益率上探1BP至1.50%;10年期收益率行至1.84%附近。

  “综上,我们判断债市修复的幅度不会很大,是个相对缓慢的利率‘筑顶’过程,利率加速下行的催化剂在于监管政策的放松和货币政策的加码。”在齐晟看来,“前者会缓解基金赎回压力,促使交易资金重新入场;后者会帮助银行消化债券供给,降低负债成本,重新提升扩表意愿,重新加大债券配置力度。”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则表示,目前债市利率下行尚缺乏一个较大的推动因素。回顾历史上类似的时期,如果想要看到债市走出赚钱效应差的困境,可能还需要货币政策面的进一步宽松或海外冲击等更多外生因素的出现。

  “尤其就货币政策而言,目前市场主要期待央行四季度推出降息措施来应对经济放缓,若猜想兑现,那么债市有望迎来较为明确的反弹。”前述交易员称,“至于贸易摩擦方面,考虑到谈判进程的持续,且市场对贸易前景的悲观预期不及4月浓厚,这意味着债市很难重现彼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近20BP的强势行情。”

  布局仍需有的放矢

  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当前持乐观态度的机构认为,中美竞合关系始终是宏观层面的不变主题,全球化深度演绎了20年,没有一方在短期内可以做到“硬脱钩”,但也不会如市场所期待那样一帆风顺,摩擦不可避免,债市就处于有利位置,需要时刻保持做多的势能。

  “至于债市的空间,我们可以对标4月,时间维度可能演绎2至4个交易日,空间维度按照4月的一半估计,即长端利率的下行幅度会在10BP以内。在财通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看来,”短时间内,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挑战1.7%的低位,债券已具备配置价值。中期来看,债市主线终将回归市场关注的监管、股债跷跷板、增量政策等问题,利率调整的上限已经明确,10月就是四季度的高点,建议把握左侧机会。

  不过,也有不少机构对后市持审慎乐观心态,“聚焦投资策略的选择上,我们建议短期内可以尝试小幅做多债券,但需浅尝辄止,且战且看,目前债市投资机会仍是波段呈现,并非趋势性做多机会。”齐晟判断,“趋势性机会仍需等待配置盘入场,解救交易盘,可重点观测四季度货币政策与监管因素变化。另外,在本轮债券调整与修复过程中,基于短端比长端更稳定,信用债比利率债更稳定的判断,则信用债短久期、高流动性策略的确定性更高,建议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