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全媒体时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让社科知识融进百姓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特别策划《文安荆楚》系列短视频,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三个短视频栏目,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荆楚优秀文化,宣扬湖北乡风文明成果,传递社会正能量,助推湖北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欢迎观看《文安荆楚》第一百九十二期:李时珍:“冒险家”亲身试药
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整理前人文献时,注意到一种名为“曼陀罗”的植物。它源自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土,在宋代《本草图经》等典籍中已有记载,被描述为具有麻醉、镇痛乃至致幻的奇特功效,称其“笑采酿酒,令人笑;舞采酿酒,令人舞”。
面对这些模糊而充满传闻的记录,李时珍没有轻易采信。他深知,药物的性质关乎人命,必须准确无误。为了验证曼陀罗的真实药效,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尝试。
根据《本草纲目》第十七卷“草部”的明确记载,李时珍详细描述了他的实验过程与结果:“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这段记载表明,李时珍不仅亲自饮用了用曼陀罗花酿制的酒,而且为了验证古籍中“令人笑、令人舞”的说法,他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对照环境:在本人饮酒至半醉(“饮须半酣”)的状态下,让另一人在旁边或笑或舞来引导他,最终证实了这种外界诱导确实能加强曼陀罗的致幻效果。
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前人玄妙的文学描述,以科学家的精准,记录了服用药剂后的生理感受与临床表现:“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他不仅指明了采集时间、炮制方法(阴干)、配伍药物(火麻子花)和服用剂量(三钱),更关键的是,他准确记录了服药后的反应——“少顷昏昏如醉”,并明确指出其核心医学价值。这实际上是在宣告,他成功验证了曼陀罗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
通过这次严谨的亲身实验,李时珍一举廓清了围绕曼陀罗的种种传闻,将其从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植物,转变为药效明确、用法清晰的临床麻醉药物。这种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和修正前人知识的方法,贯穿于他整个《本草纲目》的编撰过程,也为后世树立了以观察与实践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典范。
【责任编辑: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