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生成
湖北日报评论员周磊
近日,网络上出现关于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校园餐满意度调查的相关视频,引发公众关注。
视频中,该校被曝老师要求《校园餐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只能填满意或非常满意,学生用橡皮擦将选了一般和不满意的都擦掉。16日,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教育局发布情况说明,提到铁西区委、区政府立即责成区纪委、区教育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全面核实处理此事。
虽然铁西区教育局已重新启动不记名问卷调查工作,但这似曾相识的荒唐一幕,依然令人惊醒。校园餐问卷只允许填“满意”或“非常满意”,这不就是捏着鼻子哄眼睛,赤裸裸的自欺欺人吗?
调查校园餐的味道如何、学生是否满意,岂能在外力的逼迫下进行?这般被粗暴干涉的问卷调查,即便得到的都是“非常满意”,除了消耗纸张、虚掷人力,又有什么实际意义?餐桌前咀嚼吞咽的学生,才是真正拥有评判权的“评委”。剥夺他们表达真实感受的权利,无异于在食堂里上演一出“皇帝的新装”,用强制的“满意”掩盖可能的“不满”。这不仅是掩耳盗铃,更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公然侵犯。
只允许填“满意”或“非常满意”,暴露出学校对校园餐品质的极度心虚。或许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没底气听真话;或许因为害怕“不满意”,才千方百计“引导”满意。这种强行粉饰太平之举,看似在维护“形象”与“稳定”,实则是在折损学校的形象和公信力。
事实上,类似只能选填“满意”的问卷并非孤例。从基层迎检中的“预演标准答案”,到某些评议项目中的“指定好评”,形式主义变种如野草难除,反映出一些人既无底气面对可能的批评,也无勇气聆听真实的诉求。其根源在于一些人、一些单位心中只装着自己的“成绩单”,却把服务对象的真实体验抛诸脑后。他们热衷于塑造表面和谐,却对真正的问题视而不见,于是用“满意率”的泡沫欺上瞒下,工作作风的虚浮、政绩观的扭曲表露无遗。
调查问卷本是广纳民意的工具,是为了在现有基础上查缺补漏、精益求精。真听意见才能找准问题,真改问题才能有所进步。一项调查的出发点,如果不是为了“更好”,而是为了“看起来很好”,就违背了初心、失去了意义。一次好的问卷调查,就应该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就应该敢于倾听真话、直面批评。自诩“满意”的虚妄,只会堵住寻求进步的耳朵,让问题在暗处发酵,最终侵蚀事业根基。
“真话”二字的分量,远胜过千百个虚假的“满意”标签。铁西区已重启问卷调查,愿这一次,每张问卷都是自由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敢写下真实的想法。这类“捏着鼻子哄眼睛”的蠢事,千万别再干了。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