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立昂微(605358.SH)凭借股价三连板的强势表现,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焦点,吸引众多投资者密切关注。
回溯立昂微的股价走势,上市初期曾迎来高光时刻,股价一度攀升至126.20元/股(前复权,下同)的峰值,随后股价开启震荡下行模式,2024年初最低跌至17.13元/股,较历史高点跌去超八成。2025年6月起,立昂微的股价逐步企稳回升,走出了一波凌厉的上涨攻势。
10月14—15日,就持续亏损、新兴领域拓展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立昂微发函并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相关问题。
产品出货量大增难改巨亏困境
立昂微的主营业务涵盖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射频和光电芯片三大板块,依托从硅片到芯片的一站式制造平台,形成“以盈利小尺寸硅片带动大尺寸硅片研发产业化、以成熟业务带动新兴业务”的发展模式。
从行业层面看,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回暖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增长的土壤。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18.1%,二季度增速加快至19.6%;WSTS同时上调2025年全年市场规模预测至728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15.4%,并预计2026年将达80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立昂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18%,产品出货量同比、环比均大幅提升。从销量数据看,上半年,立昂微折合6英寸硅片的销量达927.86万片(含对立昂微母公司销售117.62万片),同比增长38.72%。其中12英寸硅片销售81.15万片(折合6英寸324.59万片),同比增幅高达99.14%。产品结构亦持续优化,上半年,立昂微光伏控制芯片中高附加值的TMBS占比超50%,FRD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122%,车规级芯片在功率器件芯片营收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然而,产品销量的大增未能扭转立昂微的亏损困境。2025年上半年,立昂微的归母净利润为-1.27亿元,延续了2024年的亏损态势。
回顾2024年,尽管立昂微营业收入增长至30.9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迎来上市首亏,亏损额达2.66亿元,综合毛利率仅为8.74%,较2023年的19.76%大幅下降11.02个百分点。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导致产品价格承压,扩产转产推高固定成本,叠加可转债利息支付及存货跌价计提。
加速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立昂微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凭借这一优势,该公司已贯通从材料到器件的全链条技术。在市场端,立昂微的核心产品表现突出,半导体硅片与功率器件芯片产销量稳居国内前列,重掺硅片出货量实现国内领先,光伏用控制芯片更占据全球超3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技术+规模”的协同优势。
对于未来业务的发展重心,立昂微在8月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在半导体硅片方面,公司依托重掺技术优势,重点开发8~12英寸重掺外延片,并持续推进12英寸轻掺硅片的产能爬坡,补齐大尺寸、高端硅片产能短板;在功率器件芯片业务方面,公司以丰富产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优质客户为核心,着力提高车规级产品、FRD产品等高附加值品类的营收占比,提升业务盈利水平;在化合物半导体射频和光电芯片方面,公司聚焦海宁生产基地的产量提升,重点突破VCSEL芯片工艺、pHEMT/BiHEMT芯片工艺,同时推进6英寸碳化硅基氮化镓产品的研发与落地,抢占化合物半导体高端市场。
依托一体化平台与技术积累,立昂微以持续创新打破行业壁垒,在多元应用场景亦实现关键突破。
目前,立昂微的HBT芯片已成功进入国内外主流手机终端品牌供应链,实现核心客户全覆盖,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国产化进程;pHEMT/BiHEMT芯片则凭借高可靠性优势,切入航空航天、防卫市场及低轨卫星领域,打开高端特种应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VCSEL芯片作为立昂微的技术标杆产品,凭借高精度、低功耗及车规级可靠性,成功切入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与机器人核心供应链,成为车载激光雷达、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场景的关键组件。目前,立昂微是全球唯二、中国内地独家实现二维可寻址激光雷达VCSEL芯片量产的厂商,技术水平领先同行,该产品正处于市场应用爆发元年。今年上半年,立昂微的VCSEL芯片销售量达0.1万片,较去年同期增长576.19%,环比增长384.88%。
此外,立昂微的6英寸碳化硅基氮化镓产品已顺利通过客户验证,将于今年下半年率先实现出货,其也将借此成为国内该产品的首家供应商。
核心观点:关注12英寸硅片产能爬坡进展
尽管当前立昂微的营收与产品出货量创历史新高,但短期内扩产带来的折旧压力、存货跌价减值计提及行业价格竞争,仍使其盈利改善面临挑战。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立昂微12英寸硅片产能爬坡、VCSEL芯片出货进展,以及扩产折旧消化与存货减值压力缓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