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任妍、栗翘楚、关萌、谢欣良)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论坛期间,霞光社出海业务负责人于蓝妮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企业出海需主动突破传统路径,以创新思维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作为首次参会的代表,于蓝妮对论坛现场的热烈氛围印象深刻:“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海外企业,交流意愿都非常强烈,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各方对出海合作、经贸发展的热情与期待。”
谈及霞光社在中企出海中的角色,于蓝妮表示,作为关注中企出海的头部产业媒体与智库,平台核心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有效、有力的落地方案”。“我们从媒体业务起步,逐步延伸为智库服务,链接企业、机构等多方资源,不仅帮助企业打开经贸通道,更助力其在全球舞台上稳步成长。”她表示,这种“媒体+智库”的双驱动模式,能为中企出海提供从信息获取到资源对接的全链条支持,推动世界贸易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在分析湖北助力中企“走出去”的优势时,于蓝妮提到武汉“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这与中企出海的探索精神高度契合。”她表示,湖北省在政策加持、交通物流等基础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尤其在当前中企出海从“卖货”向“卖好货”转型的关键阶段,湖北的运输便利度与产业配套能力,为企业解决“产品出海后如何落地”的问题提供了决定性支持。
针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企出海面临的挑战,于蓝妮结合霞光社调研数据提出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部分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本土产业链建设,这对中企出海提出新的要求;二是各国对本地化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打包卖货”模式已难以适应需求。对此,她给出解决方向:“首先要‘刀刃向里’,通过提升产品力、优化服务模式突破竞争瓶颈;其次要深耕本地化,让产品与服务真正适配海外市场的人文需求,而非简单复制全球统一模式。”
对于本次论坛的价值,于蓝妮认为其最大意义在于“打破壁垒、降低成本”。“通过这样的线下交流平台,企业能与全球伙伴面对面沟通,减少信息差与隐性成本,这对推动中国—北欧双边贸易务实合作至关重要。”她表示,霞光社也将借助论坛契机,进一步链接有出海需求的企业,为其搭建更广阔的全球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