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任妍、栗翘楚、关萌、谢欣良)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论坛期间,丹纳中国区总裁、丹纳列车连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雯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本届论坛规格与参与热度再升级、朋友圈拓展、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丹纳致力于通过产品设计模块化、供应链本土化、业务模式合作创新三大实践助力中国轨道交通提质增效,同时依托湖北枢纽优势,进一步深化本地供应链合作,积极关注欧洲货运铁路数字化项目的进展,为推进中欧产业链接开创新的机遇。
作为第三次参与论坛的“熟面孔”,李雯对本届活动的变化感触颇深。“明显感受到论坛规格更高、朋友圈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大。”她提到,现场不仅汇聚了北欧及欧洲重要商会、政府层面代表,国内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各方围绕经贸合作的交流氛围热烈。
深耕中国轨道交通市场20余年,丹纳与中车、武汉轨道集团等本土企业的合作早已扎根湖北。谈及如何助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提质增效,李雯给出了清晰的“丹纳方案”:在产品端,针对中国标准化地铁发展需求,从产品模块化设计到本土供应链开发全面适配,相关创新已在武汉地铁等国内项目中落地;在供应链端,落地武汉超10年的丹纳,持续深化与湖北及周边地区铸锻件供应商的合作潜力,既提升自身与客户本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更致力于推荐中国的供应链参与更多的海外市场;在业务合作方面,从传统的以“新造车钩”为主的模式,转型围绕列车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健康安全监测等领域与客户创新合作,实现共赢增长。
“湖北的中欧班列网络、以花湖机场为龙头的航空物流大通道优势,是我们链接全球的重要支撑。”李雯表示,未来丹纳武汉基地将进一步依托这些枢纽资源,参与更多全球项目。
面向未来3至5年的中欧轨道交通合作发展,李雯透露,丹纳公司作为DAC欧洲铁路货运车钩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的核心参与者,已联合其他厂商逐步推进相关的实验验证,并推动实质性落地。该项目将改善运营效能、实现“可视列车”、助力欧洲货运铁路互联互通、绿色环保,是欧洲铁路迈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关键一步。“我们希望这个‘数字新基建’项目的供应链能够拓展到大湖北,让湖北、武汉的企业参与到未来的长期合作中,这是丹纳作为北欧企业在湖北长期发展的使命和愿望,我们对中欧合作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