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从政策搭建框架到机构填充细节,从服务覆盖广度到风险防控深度,上海普惠金融的实践正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暖人心”的特点。当邱先生的工厂顺利发出铝型材订单、当张先生的父母住进翻新的房子,这些具体而微的“民生小事”,正是上海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政策搭建普惠金融“四梁八柱”
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政策“工具箱”,始终围绕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
近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围绕“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三大核心目标,明确多项实操举措,为行业发展划定“路线图”。
方案聚焦普惠信贷错位竞争格局构建,要求辖内金融机构保持小微企业有效增量信贷供给,破解“融资难”问题;在特色金融领域,持续升级“沪惠保”“沪家保”等上海本土普惠保险项目,让保险保障覆盖更多民生场景;同时,通过完善尽职免责机制,打消金融机构服务小微的“后顾之忧”,激发服务积极性。
数字化转型成为方案的“重头戏”。上海金融监管局推动以评估促发展、以数字促转型,一方面优化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多方数据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另一方面升级“保险码”平台,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的普惠保险服务。
按照规划,到2030年末,上海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服务能力与治理体系将实现全面提升,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触达长尾客户
“国庆假期想给老家父母翻新房子,本来还在愁装修款,没想到领了平安消费金融的优惠券,算下来能省两千多元利息。”在上海从事快递行业的新市民张先生,对着手机里的贷款审批结果露出笑容。
普惠金融政策落地后,像平安消费金融这样的机构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推出适配产品,让政策红利快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依托全线上申请、便捷授信的优势,平安消费金融为新市民提供相应服务,为初入城市的年轻人提供专属信贷方案——从日常消费到职业技能培训贷款,定制化的产品让新市民“扎根城市”更有底气。
截至目前,该机构已累计为新市民发放超5亿元消费贷款,帮助像张先生这样的从业者实现“在上海安家、在他乡圆梦”的目标。
实际上,截至2024年底,平安消费金融已累计服务超1000万客户,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近2500个县市,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客户占比近80%。“现在上海支持普惠金融有了新政策,我们服务客户的资金规模要再上个台阶。”平安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让普惠更精准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小微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浦东新区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负责人邱先生,近日通过平安融易成功申请到260万元贷款,解决了大额铝型材订单的资金垫付难题。邱先生表示,这笔订单利润可观,但需要垫付260万元货款,公司账面资金一时难以周转。
“那几天我几乎跑遍了所有熟悉的金融机构,要么审批时间太长,要么额度不够,要么放款速度太慢,眼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货款下来这笔生意就拿不到了。”邱先生回忆道。
事情在近期有了转机,平安融易上海分公司客户经理刘阿玲在政策出台后主动联系邱先生,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在确认邱先生符合条件后,立即启动了快速审批通道。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3个工作日。
“换算了下整体年化,如果能迅速拿到货款,拿下原材料订单,换个头寸,这笔订单拿下后,还能有一定利润空间,这个月基本盘就稳了;还为我节省了5万多元的融资成本。”邱先生感慨地说。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眼前的资金周转难题,也为企业接下后续订单奠定了基础。
平安融易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实施以来,已为将近15万名客户提供了资金支持。未来,随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上海小微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