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已退休的艾略特·希尔(Elliott Hill)临危受命,重返耐克(NYSE:NKE)执掌大局。面对这家运动巨头在增长方面日益显露的疲态,希尔迅速出手,以“三板斧”之势,从组织架构、渠道布局到产品策略三大核心层面,展开了一场深度变动。
过去一年间,耐克高层经历大规模重组,品牌、产品、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关键岗位纷纷换帅。这场人事地震背后,是公司迫在眉睫的业绩压力与正在推进的“Win Now”重组计划。
如今,整整一年过去,希尔主导的全面战略调整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那些看起来雷厉风行的改革,是否真正为耐克注入了复苏的动力?
第一斧:高层“换血”
过去的一年,耐克经历了剧烈的高层人事震荡。
这场变革由最高指挥权的更迭开始。2024年10月,原耐克首席执行官、外聘职业经理人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离任,其职位由曾在耐克工作长达32年的退休高管艾略特·希尔接棒。
在外界看来,这次“老将”回归,意在带领耐克回归本源,重拾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基因。
随着新CEO(首席执行官)就位,一场深度重组随之全面铺开。2025年1月,耐克任命特雷热·海因勒(Treasure Heinle)为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这为后续的组织变革奠定了管理基础。在随后的3月,包括首席战略与转型官丹尼尔·希夫(Daniel Heaf)在内的两位高管被曝离职,预示着公司战略方向将迎来重大调整。
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重组在今年6月浮出水面。耐克宣布了一项重磅的品牌领导层改组:艾米·蒙塔涅(Amy Montagne)被晋升为品牌总裁,同时菲尔·麦卡特尼(Phil McCartney)和妮可·格雷厄姆(Nicole Graham)分别被提拔为产品创意与市场营销的执行副总裁。这一组合被外界解读为旨在强化产品创新与市场沟通的核心竞争力。同期,公司还从麦当劳公司挖来迈克尔·贡达(Michael Gonda)担任首席传播官,以重塑其对外叙事能力。
此外,已在公司工作14年的詹妮弗·哈特利(Jennifer Hartley)在4月被任命为首席战略官,确保了公司战略执行的延续与稳定。
耐克此次高层大换血后,新团队核心成员大多是公司内部培养的“老将”,他们拥有深厚的产品知识、市场经验和品牌基因,是一次战略意图非常清晰的“拨正航向”。这并非完全否定多纳霍时代的数字化成果,而是试图在坚实的数字渠道基础上,重新启动驱动耐克增长最根本的引擎——受欢迎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力。
第二斧:渠道“破冰”
耐克在前CEO多纳霍任内推行的激进DTC(直面消费者)策略,主要表现为通过耐克自有渠道(官网、Nike App、直营店)获取更高利润和消费者数据。
有资深零售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在欧美市场,耐克曾大力扩张直营渠道,与Foot Locker等多个运动品牌集合店从合作关系转向了“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导致双方传统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而希尔的上任,成为修复这一关系的转折点。
耐克管理层重新强调“战略批发伙伴”的重要性,与Foot Locker、JD Sports等零售商积极沟通,争取更多的货架空间。今年8月,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在实地考察海外零售门店后发现,耐克的产品已经重回货架C位。
据悉,希尔上任后已多次到访中国,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称,曾在上海的耐克门店偶遇在店内考察的希尔。
国内知名运动零售商滔搏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希尔每次来中国,都会和滔搏高层会面,双方共同探讨对中国市场的规划、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法。比如面对中国的户外消费风潮,双方应该如何合作拓展耐克的“ACG”系列等。
在全球经济承压、行业库存高企的背景下,耐克正以更务实的态度调整其渠道策略,积极利用多渠道协同来消化过剩库存。
在近日交出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单中,耐克批发营收同比增长7%,显示出与经销商关系修复取得一定进展。截至当季末,耐克整体库存价值81.1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大中华区库存同比下降了11%,库存调整成效渐显。
在业内看来,与全球主要经销商修复合作关系,不仅有助耐克营收增长的恢复与库存健康度,也反映出一种战略认知的转变:在复杂的全球市场中,广泛的战略性渠道覆盖与深度的直营体验并不相互排斥,反而可以形成互补、共促增长的共生关系。
第三斧:产品力回归
目前,耐克正在全力实施“Win Now”计划。
“Win Now”是耐克在希尔带领下的一次“战略性撤退”和“资源再聚焦”。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做减法”——即削减产品线、削减成本、简化运营——来解放资源,从而更集中、更高效地“做加法”,实现投资于最核心的产品、最关键的市场和最有效的渠道,以期在短期内稳住阵脚,并为长期的创新回归赢得时间和空间。
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上,希尔表示,公司的“Win Now”计划已在跑步产品、北美市场及批发合作伙伴等战略重点领域初显成效。
记者注意到,在耐克最擅长的跑步产品领域,新锐品牌“On昂跑”和“HOKA”近年来异军突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耐克的“Pegasus”系列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跑鞋之一,由于功能均衡和耐用,被称为“万金油”跑鞋。但这也恰恰成为其挑战:在“On昂跑”的“CloudTec”缓震技术、HOKA的厚底舒适设计等更具辨识度的特点面前,Pegasus的创新显得较保守,对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吸引力逐渐减弱。
过去一年,耐克的产品创新聚焦于核心跑鞋矩阵的更新与材料科技的迭代,试图重新掌握行业话语权。希尔上台后,为回应跑者的三大核心诉求——充足的缓震、稳定性以及能为日常训练提供回弹的能量反馈,耐克在跑步产品领域重塑了Vomero、Structure和Pegasus三大系列。在此过程中,耐克整合了其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气垫缓震的“Nike Air”、一体化飞织鞋面的“Flyknit”、高性能泡绵的“ZoomX”和“React X”,确保每个季度都能至少推出一款主打跑鞋。
耐克“回归真实运动员需求”的策略已获得市场初步验证。在最新财季,耐克跑步业务营收“实现超过20%的强劲增长”。
跑步领域的阶段性突破仅是全局中的一个方面。在更广阔的运动市场,耐克仍面临多线作战的压力:在专业运动领域,其声量依然领先,但在生活方式赛道,阿迪达斯持续分流大量消费者;户外领域也并非净土,萨洛蒙、巴塔哥尼亚等品牌认知度快速攀升,加之中国户外消费热潮渐起,竞争格局正加速重塑。
这也使得中国市场在耐克的战略版图中愈发关键。希尔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上强调,他几周前刚走访了中国3个城市,并与本地团队、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展开了深度交流。他表示:“此行让我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更加确信——这里不仅拥有对篮球和足球的深厚热情,更在通过跑步与训练,广泛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去一年,希尔的改革已初显成效,未来如何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找准发力点,并将其转化为持续的业绩增长,将是管理层面临的核心挑战。
对此,希尔透露,接下来,耐克在运动休闲领域、大中华区和直营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