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漪)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渐行渐近,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
记者注意到,海南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截至2025年9月下旬,“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270.6亿元,减免税款50.9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实施“零关税”药械申报总货值2.72亿元,减免税款约3469万元。
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王斌在10月15日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成型起势”,进入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
封关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个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实施、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岛……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
“封关任务整体推进顺利,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说,目前,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及查验设施设备已基本完备,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进驻运行并配备了专业力量;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实现与口岸联调联试并始终保持热备状态;自9月中旬起,海南已经开展“二线口岸”试运行工作。
在产业优势方面,海南近年来积极推动“向数图强”,数字经济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据悉,海南已建成直达香港的文昌国际海缆,并不断加快推进连接我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的两条新增海缆建设,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海南率先开展“游戏出海”试点,已上线414款游戏,并在全省园区开放游戏服务、来数加工、跨境电商等9类数据跨境流动申报服务。
多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后,相关部门将推出多项政策红利,推进全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看:
一是促开放,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零关税”商品范围将大幅扩大,有助于吸引更多跨境贸易要素在海南集聚,从而扩大贸易规模;随着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和中国(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以及口岸智能化设施的全面启用,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将全面提升;
二是强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企业可充分利用“零关税”政策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叠加优势,在海南开展高端加工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封关后,加工增值达到30%的货物可免关税销往内地,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条,从而更好地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三是扩空间,开拓多元新兴市场。与2020年相比,海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已增长4倍,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接近70%。封关运作后,海南自由贸易港优惠政策将更有利于海南拓展新兴市场,加快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
为了吸引高质量外资,海南依靠政策制度、产业方向、营商环境,提升整体吸引力。首先是政策制度方面,海南提供独有的“双15%”税收优惠,以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制度体系,吸引贸易、制造、加工等领域投资;其次是产业方向方面,海南正构建“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种业科技等新兴产业,并打造专业园区和平台;最后是营商环境方面,海南建立省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直通车”、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外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我们有信心,通过三大优势的持续释放,海南将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海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余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