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成都四季度首拍迎来4宗宅地出让,分别位于武侯区、温江区、双流区和新津区,总起始价约19.9亿元。最终,3宗地块以底价成交,1宗地块小幅溢价成交,累计收金19.95亿元,呈现理性成交态势。
其中,武侯区地块由成都武侯宜居乐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11.47亿元竞得,楼面价14100元/平方米,溢价率0%;温江区地块由成都禾润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3.14亿元摘得,溢价率0%;双流区地块同样以底价成交,由成都瑞浩置业有限公司以3.14亿元竞得;新津区地块成为当日唯一溢价成交地块,由成都鑫华置业有限公司以2.19亿元竞得,溢价率2.27%。
从房企类型来看,此次拿地的多为小型民营房企。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企业结构看,此前成都几宗高溢价地块多由央企、国企摘得,而当前民企开始回归土地市场,说明部分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趋于理性乐观。这类民企多选择体量适中的地块,拿地逻辑更注重现金流与产品匹配度,而非高溢价扩张,反映出市场转向理性拿地。
回顾今年以来,成都土地市场呈现出持续的热度,楼面价接连突破每平方米三万元,乃至每平方米四万元的纪录,吸引各大房企竞逐。进入下半年后,土地市场有所分化,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成都当月共推出21宗涉宅用地,成交13宗,整体溢价率5.5%,其中麓湖、万年场、东大街等核心板块地块竞争激烈,而非核心板块则普遍底价成交。
从市场层面看,核心板块新房销售表现较为亮眼。中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9月新房供需环比回升,国庆节前一周房企积极取证,新规产品支撑市场稳步回升,来自二圈层核心板块的项目,凭借区位及价格优势,销售势头较好。十一假期,成都楼市相对活跃。假期上半程售楼部客流相对平淡,后半程到访量明显增加,单日平均到访量是日常周末的两倍。部分项目推出节日特定优惠2-3个点以及特价房等优惠活动,带动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也在持续优化市场环境。近期,成都出台《〈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的补充规定》推动高品质住宅建设。业内认为,该举措将促进市场产品结构优化,不会对存量项目去化造成冲击,有利于住房需求的有序释放。
展望未来,严跃进认为,成都作为西部的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具有长期韧性。短期内,土地市场或继续维持结构性分化,核心板块的优质地块仍存激烈竞争,而外围区域以底价成交为主,整体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