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0美元!10月16日,国际现货黄金又创历史新高。截至当天中午,本周内已经累计涨了200美元!大家都在问:这是高点了吗?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银行发布了一个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有43%的投资者认为“做多黄金”已经成为市场上最拥挤的交易,甚至超过了“做多美股七巨头”的39%!这意味着,机构资金正在大规模、共识性地涌向黄金。
但有趣的是,调查的另一个细节更值得玩味:尽管认为这是“最拥挤的交易”,但基金经理们自身的黄金仓位其实并不算高。有39%的投资者坦言自己的黄金头寸接近零,整个群体的加权平均配置比例也仅为2.4%。这形成了一种“看多做少”或“正在入场”的微妙局面,表明黄金的涨势可能远未得到资金的充分配置,后续潜力依然可观。
那么,为什么全球资金会大规模且共时性地涌入黄金市场呢?首先,美联储的“鸽声”是核心推动力,也就是货币宽松,放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明确释放了关键信号:货币市场流动性正在趋紧,缩表计划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就宣告结束。
这相当于告诉市场,美国这一轮的货币紧缩要落幕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水龙头”又要拧开了。他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对就业市场下行风险的担忧,甚至直言“行动太慢可能会打压就业”。
这些偏鸽派的言论,再叠加上其他官员关于“年底前再降息两次”的预期,让市场对宽松政策的到来信心大增。降息预期会直接降低美元的吸引力,这对于黄金来说,是最直接的利好。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升高了。上周五,美国政府又声称要加码关税政策,这对全球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个惊雷呀!保护主义倾向再度抬头,增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投资者又再一次不约而同地选择涌入黄金市场,图的是什么?图的就是一个“避险”!
此外,“最拥挤交易”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循环,像滚雪球一样——越涨越买,越买越涨。更重要的是,黄金的价格更有韧性,这已经获得了主流机构的重新认可。高盛的最新预测就极为乐观,他们将2026年底的金价目标大幅上调了600美元,甚至达到了每盎司4900美元。
讲到这里,我们就必须直面当前市场最核心的谜题:为什么黄金和美股能够同时创下历史新高?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上一次出现类似的场景,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而且持续时间很短。我们可以把现在的市场比作一个有“双重人格”的投资者:他的一只手在疯狂买入美股七姐妹,追逐着AI革命带来的增长梦想和盈利神话;另一只手却在不停地囤积黄金,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元资产的信任下滑做好准备。
这“双峰并存”可不是简单的繁荣信号,而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它同时包含了对科技增长的极度乐观,和对全球尤其是美国宏观风险的深度担忧。这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里,却藏着几颗包裹着糖衣的毒药。
要说未来,这种“双高”格局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也要随时警惕风险。投资者可要盯好美国的通胀、就业和经济增长数据,这些可能是影响市场未来方向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