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商业银行对短信服务费欠费管理规则进行了更细致的优化。
10月14日,浙江泰顺农商行发布公告称,已对短信服务费累计欠费达3个月及以上的个人活期存款账户(包括个人活期存折、借记卡,下同)暂停对应短信服务。此外,浙江德清农商行、浙江吴兴农商行也于近日陆续发布优化短信服务费计费规则的通告。
今年以来,从全国性银行到区域银行纷纷调整短信动账服务,某农商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次部分银行对短信服务计费规则进行调整,对短信服务费欠费用户暂停了对应的短信服务,是银行在动账服务管理上的进一步优化,未来用户可通过移动App等渠道接收动账通知。”
移动端替代
浙江泰顺农商行公告显示,账户开通小金额短信付费提醒功能但因账户余额不足或账户状态不正常等原因导致扣费失败而欠费的,若小金额短信服务费累计欠费达3个月,次月1日起关闭小金额短信付费提醒功能,功能关闭后暂停计费且不再提供该项服务。存量已累计欠费达3个月及以上的账户,已于9月24日暂停对应服务。
浙江泰顺农商行的公告中同时指出,小金额短信付费提醒功能因欠费而被关闭,在欠费结清后不自动恢复。客户如仍需使用该功能,支持在结清欠费后自主开通。若签约账户当月无动账交易(不含账户存款结息交易)则该月不计收短信服务费(含小金额短信服务费和多号码短信服务费)。
实际上,在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对动账服务费用作出调整,部分银行对新增签约用户收取服务费,部分银行则提高了动账服务门槛。例如贵州农信自10月起对新签约账户收取2.5元/月的短信服务费;广东乐昌农商银行自11月1日起取消短信服务费8折优惠,恢复3元/月的标准收费。
提高短信服务门槛,优化短信服务计费规则等举措是否会影响银行客户的用户体验?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指出:“虽然短期内部分习惯短信提醒的用户可能有感知落差,但整体影响可控,毕竟大额交易通常仍保留免费提醒。”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引导客户通过银行App、官方公众号等移动端线上渠道实时接收动账提醒,以此替代传统短信服务。例如,广东华兴银行支持用户关注其微银行公众号并绑定账户,以及开启手机银行App通知权限等两种方式;辽宁振兴银行表示,客户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并开通微信动账通知,可接收无起点金额限制的提醒;中国银行则推荐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微银行的免费动账通知服务。
推动用户向数字化渠道迁移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都出于哪些原因调整动账服务管理?王蓬博对记者指出:“核心动因是成本压力与用户行为变迁。因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小额高频交易早已成为主流交易,那相关短信的通知占比过高,就是导致银行在低价值服务上投入大量成本。而且随着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自有渠道的成熟,用户获取账户变动信息的替代方式已非常丰富,银行顺势提高免费门槛,实质是推动服务重心从传统短信向数字化渠道迁移。”
王蓬博认为,银行不仅是出于成本控制的目的调整动账服务管理内容,还有用户引流和运营的目的,也就是说也是客户运营策略的主动升级。通过差异化服务设计,银行引导用户从被动接收短信转向主动登录App或关注官方平台,从而提升自有渠道的活跃度与用户黏性。
对方进一步指出,这背后是精细化运营的逻辑:将动账服务作为流量入口,结合用户交易行为数据,在App内推送理财、信贷、消费优惠等个性化内容,实现用户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