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7 03:01:21 股吧网页版
【世相百态】香港老人北上养老 大湾区一体化再进阶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黄鹤权

  黄鹤权

  香港特区立法会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65岁及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北上在广东省定居,广州、佛山、中山等大湾区内地城市成为他们首选的养老目的地。

  港人“北上”定居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广东养老的高性价比与生活适配性形成的双重优势。在香港,中档养老院月费普遍超3万港元,公立机构排队常达两年以上,六人间床位已是常态;而广东同类养老院费用仅为香港的三分之一,不仅多为单人间或双人间,还配备花园、文娱活动室等设施,每日三菜一汤的膳食更贴合老人饮食习惯。还能轻松找到说粤语的同伴,无需应对语言与饮食的适应难题。这种“低成本+高熟悉度”的组合,让广东成为香港老人安享晚年的优选——经济压力减轻的同时,生活质感并未下降,反而因空间宽敞、服务细致更显舒适。

  政策的精准托底,为“北上养老”提供了关键支撑。香港社会福利署推行的“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已覆盖大湾区8个内地城市的24家认可机构,通过该计划入住的老人,食宿、护理、基本医疗等费用均由香港特区政府承担,彻底打消了部分老人的经济顾虑。此外,香港的“广东计划”提供每月最高4060港元的津贴,长者医疗券也可在广东指定机构使用,加上内地港澳居民居住证带来的公共服务便利,形成了从经济补贴到服务保障的完整链条。正是这些政策的衔接,让“北上养老”从个体的自发选择,变成有制度保障的稳定选项——养老者无需担忧费用,能安心试住,背后都是政策构建的安全感。

  但从“住得下”到“住得好”,跨境养老仍有细节短板待补齐。医疗保障的衔接不畅是最突出的问题:香港长者医疗券每年2000港元的额度,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而言杯水车薪,后续购药费用需全额自付;更棘手的是两地医疗信息未互通,老人的既往病史、用药记录无法共享,部分港人因担忧诊疗质量,仍需往返港深就医,单程两小时的奔波加重身体负担。

  护理服务的适配性也有待提升,部分广东养老院中,熟练掌握粤语且了解香港养老习惯的护理人员占比不足30%,对需要卧床护理的老人而言,服务细节的差异可能影响体验。此外,少数老人依赖的香港长者津贴,与广东实际生活中的药品、亲友探望等支出仍有差距,偶尔会形成资金缺口。

  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推动大湾区养老服务的深度一体化,让政策红利覆盖更多细节。可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券的额度与使用范围,将常用慢性病药品纳入报销清单;加快建立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让香港老人在广东医院也能调出香港的诊疗记录,实现连贯诊疗。针对护理人员缺口,可开展粤港联合培训,将香港成熟的护理标准与内地实践结合,提升护理团队的粤语沟通能力与服务专业性。对养老机构而言,可进一步细化服务,比如佛山部分机构推出的“港味膳食”“粤语文娱活动”,正是精准适配需求的有益尝试,值得推广。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