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角落里一处看似普普通通的车棚,因为配备了光储直柔新能源系统,时常迎来参观探访的人们。
这个狭长的非机动车车棚,屋顶上铺设了20kW的光伏板,入口处则依次排布储能电池箱、直流变电器和直流电接口,小区居民可以利用直流电接口免费给电动车充电。听起来有些不明觉厉的光储直柔(PEDF),是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成本可控。
李岚是梅陇三村这个光储直柔新能源项目的负责人。10月14日下午,在她的带领和讲解下,第一财经记者和多位好奇的年轻人一起,第一次在现场详细地了解城市普通社区里的光储直柔系统。
2021年回国后,李岚开始探索如何把前沿的低碳技术落地到社区。一年前,她和在梅陇三村生长起来的社会组织——上海徐汇区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一起,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支持的这个新能源项目落地并运营起来,与社区和学界的伙伴们联手推进实践,积累经验。
10月14日在凌云街道低碳街区展示馆举办的一场沙龙活动,放映了由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社会组织明日之路制作的微纪录片《当阳光照进社区》,“绿主妇”与李岚等人在梅陇三村的低碳实践,是这部微纪录片的一条主线。纪录片还引领观众走进上海电力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名誉所长、梅陇三村新能源项目技术顾问赵春江的家,那里也是一处实验基地,一个“未来社区微电网的样板间”。
赵春江的家庭电力系统实践开始于大约20年前,不断完善,帮助他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目前,这套系统既包括如今已经很常见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也包括光伏+储能的微电网,这套微电网可以独立运行,小区停电也不受影响。他还在家中试验一些使用直流电的家电,可以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沙龙活动现场,赵春江分享了自2006年起在自家住宅建设、使用新能源电力的经历和感受。作为技术专家和最早的用户,赵春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家用光伏和微电网技术,对于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进展迟缓,他不时表现出困惑与遗憾。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问题愈加显著,能源供给的安全与稳定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得到更多关注,城市低碳社区建设包括分布式能源供给,是重要的应对策略之一。例如,2025年4月起,日本东京都所有新建独立住宅(北向除外)都被强制要求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政府提供大额补贴。在国内,具体到社区层面的推进,因为普遍存在建筑配套硬件设施不足、居民意愿不强等问题,推广的范围仍极为有限。
梅陇三村的新能源项目,在社区和多家社会机构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得以顺利推进,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在梅陇三村多年环保实践的经验与资源积累,尤其是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项目展开的重要因素。
在低碳社区,可以了解到能源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减碳、可持续如何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而继续寻求不同层面的创新合作。此类活动的积极探索,在倡导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展示出实践路径,体现了上海城市平凡一隅的蓬勃生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