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日本进入流感大流行期,并可能在即将入冬的亚洲和欧洲国家引发疫情。随着气温下降,不少市民对此有所担忧。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权威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进行科普,专家澄清:流感季与流感大流行是两个概念,目前监测数据来看,我国流感发病总体平稳,无需过度恐慌。
世卫组织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世界流感日”,专家对此解释,因为北半球国家在11月前后进入流感季,需要为流感的防治做好充分准备。胡必杰告诉记者,流感季与流感大流行的概念不一样,一般来说,冷空气来了就进入流感季,而流感大流行需要发病趋势明显上升,传播指数达到一定级别。
根据日本当地流行病监测网站看来,全国范围内6千余人感染流感,意味着流感季的到来,而此前国内媒体提及的“100余家学校关闭”,专家认为,流感病例所在的班级采取居家教学等隔离措施是常态,这一数据不足为奇。至于九月当地流感患者中14岁以下儿童占比一半,相关数据在日本流行病相关网站上尚未监测到。
近日气温有所下降,我国流感发病情况如何?胡必杰表示,根据国家流感中心通报的数据,今年第41周(10月6日至12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比例(ILI%)为4.1%,低于前一周水平(4.2%)。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2.8%,低于前一周水平(3.2%)。可以说,我国流感发病目前总体平稳,处于低位。



在中山医院发热门诊中,目前每天约接诊40-50名患者,其中监测到流感患者1-2人,没有看到显著增长趋势。“有的患者发热、咳嗽,来医院就想立刻配点抗生素回家”,胡必杰对此认为,目前上海各监测点医疗机构的病原检测手段非常发达也很普及,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先做个病原检测,基本1-2小时就能确诊是流感、新冠、支原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对症治疗效果更好。
每年过冬必备的流感特效药该选哪一种?国家流感中心对今年3月31日以来收检的部分流感病毒毒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甲型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毒株中,有4.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敏感性降低或高度降低,其余甲型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甲型H1N1pdm09、 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均对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敏感。
那么,接种流感疫苗要选择三价还是四价呢?专家认为,世卫组织当前最新推荐应用三价疫苗,因为相关临床证据倾向于乙流中的Yamagata谱系在自然中几乎不再流行。但“几乎不再流行”不等于“完全不存在”,因此完全放弃四价疫苗仍有一定风险。公共卫生政策上,采用三价方案建立在强监测、病毒监控能力、快速调整能力(如出现 B/Yamagata 反弹可及时重新纳入四价)以及公众沟通机制之上。至于个人选择,能承受的价格是最主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