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的关键节点,中核集团的战略发展也迎来提档升级。
10月15日,中核集团在成都举办了以“核力无限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全球品牌发布活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系统展示了该集团在核能科技与品牌建设方面的成果,正式向全球推出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七大核心子品牌,并发布“1+1+N”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纳米比亚工业、矿业与能源部常务秘书莫西斯·帕科特,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柳长森,中核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涛出席活动并致辞。
七大核心品牌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发布的品牌矩阵全面覆盖了先进核电、前沿技术探索、产业链构建及多元化应用等领域。七大品牌分别为:“华龙一号”“玲龙一号”“中国核建”“国铀一号”“和气一号”“和福一号”“中国环流三号”。
其中,“华龙一号”作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已成为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之一。而同为自主品牌的“玲龙一号”,作为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则被视为分布式能源供应与核能综合利用的新路径,并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核建”代表了中核集团在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积累,其连续40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纪录为全球独有。“国铀一号”作为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品牌,相关技术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有效提升了中国天然铀保障能力。
此外,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和气一号”实现了国内核能大规模工业供汽的突破,为连云港石化基地年供480万吨工业蒸汽;“和福一号”则依托秦山核电重水堆,标志着中国在同位素生产领域取得关键进展;而“中国环流三号”作为国内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承载着中国在聚变能源前沿探索方面的期望。就在今年3月,“中国环流三号”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离子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核聚变“燃烧实验”物理研究阶段。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全球居首
上述品牌发布也彰显出中核集团正试图通过系统化的品牌建设,推动整体发展战略从技术产品驱动转向品牌引领下的全产业链价值创造。
有分析认为,这一动向也反映出当前部分央企对外沟通与品牌塑造风格的转变:从过去侧重于技术参数与工程实现,转向更注重价值传递、应用场景与社会认同的品牌体系构建。
事实上,这在央企中已有先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的“行云工程”(天基物联网)与“虹云工程”(卫星宽带),均通过品牌化运作,将尖端航天技术转化为具象的商业与服务品牌,以提升在国际合作与公众沟通中的辨识度。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核工业整体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已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已初步建成。
在此背景下,中核集团此次整合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品牌矩阵,不仅是其自身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也折射出中国核工业正从追求单一机组建设规模,转向注重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多元化应用与体系化能力输出的新趋势。此举亦被解读为向国际社会传递开放合作的信号,旨在推进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寻求更广泛的技术合作与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