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以来,全国多个省市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以期为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助力。
10月16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会议指出,四季度是决战决胜全年经济工作的冲刺阶段,要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为完成全年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工业产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加快形成更多实物量、投资量。
今年以来,深圳投资增长乏力。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深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同)下降1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8.6%。
第一财经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获悉,经增补调整,2025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828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其中,建设(新建、续建)项目702个,年度计划投资3337.1亿元。1-9月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41.0亿元,投资进度85.1%。
公开信息显示,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5%,其中8月单月环比下降0.20%。全国31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增速靠前的主要来自西部地区,包括西藏(17.1%)、新疆(9.1%)、宁夏(7.1%)等。东、中部地区的增速龙头分别为北京(10%)和湖北(6.7%)。
随着全年经济进入收官阶段,各地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投资进度。记者注意到,仅9月下旬,全国多地就举行了多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涉及水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总投资额超千亿元。
例如,9月20日,新疆举行2025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三季度重点项目调度会,7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56个重大项目竣工;9月28日,四川宜宾首个零碳产业园、湖北孝感传感器产业园同日开工,总投资分别达211亿元、90亿元;9月30日,安徽举行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集中开工587个项目,总投资3323.8亿元。
国庆长假之后,更多地方行动起来。10月9日,湖北召开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部署四季度项目攻坚,持续推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10日,广西举行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总投资超710亿元的7个项目同步启动;11日,江苏召开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强调加快在建项目实物工作量,储备项目提前开工,竣工项目投产达效;13日,福州市举行四季度重大项目开工视频连线活动,全市共开工18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363亿元。
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投资提供了强大支撑。像今年安排了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入“两重”“两新”领域,截至10月14日,已全部完成发行。此外,9月29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透露,国家拟推出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李超称,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拉动2万亿~5万亿元基建投资,重点支持新基建与消费基建。为了进一步促进投资,袁海霞团队建议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加快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存量工具支出使用,还可提前使用明年置换额度、增发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以持续解决存量问题如拖欠款、隐性债务等。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国家发改委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医院病房改造等领域。
一位华南智库专家对记者分析,重大项目建设对促进投资起效快,作用大,有望迅速带动建材、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整体经济增长注入显著动能。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财政政策支持,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撬动民间投资,增强投资的可持续性。
在此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有关民间投资的提问时表示:下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将有利于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支撑民间投资增长。
从1-8月份全国经济数据来看,工业和服务业取得较快增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接下来,在市场销售和货物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持续改善,对四季度及全年经济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