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交所“十四五”时期成绩单昨日出炉。“十四五”时期,上交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步推进世界一流交易所建设。目前,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也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沪市含“科”量不断提升,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积极实施分红,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
“起”势:
服务新质生产力聚点成面
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全面注册制等重大改革为牵引,“十四五”时期,上交所支持高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和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成形。五年来,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
一批技术领军企业从无到有、汇聚成势,成为国家战略重要支撑。比如,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时期接近翻番。天风证券分析师叶慧超表示,过去,很多科技企业因无法满足盈利要求,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现在,科创板成为了它们在国内融资的首选平台。
“十四五”时期,上交所全力推进“科创板八条”“科创成长层1+6”等改革政策落实落地,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已有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四成。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核心产品上市,16家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表示,“十四五”时期,百利天恒聚焦全球前沿的肿瘤治疗领域,通过自主创新构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平台,资本市场的支持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创新动能积厚成势。五年来,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66%,已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的近四成。其中,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承”继:
发挥市场功能见行见效
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既要求新求变,也要一脉相“承”。强功能、稳基础、盘存量,注重投融资协调发展,是上交所“十四五”时期工作的鲜明主线。
直接融资功能发挥方面,“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6%;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2%;大力推进建设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分别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率先推出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推出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并购重组主渠道方面,上交所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存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等一批创新示范性、千亿级案例相继落地。仅“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138%。申万宏源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罗钻辉指出,并购重组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横向整合与产业链延伸,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十四五”时期,上交所还积极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安排,大力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新编指数约3500条,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成为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推进首批科创债ETF落地,推动债券ETF市场格局破冰重塑,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推出覆盖中证500指数、科创50指数的ETF期权合约品种。
“转”变:
深化改革重塑发展格局
改革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深化改革的步伐始终贯穿上交所“十四五”时期,推动市场格局在潜移默化中“转”变。
一是上市公司主体责任意识明显转变。近五年,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1.2%;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50.4%。
二是交易结构悄然转变。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时期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三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格局持续转变。上交所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推动股票ETF纳入沪港通标的范围,实现沪港、中新、中巴等ETF互挂。“十四五”时期,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275%;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GDR)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中东地区实现从无到有资本市场合作,连续五年举办国际投资者大会,与千余家次境外交易所、外资机构、智库、院校等沟通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外资在中国股票市场尤其是A股配置仍有明显提升空间。”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说。
“合”力:
强化投保共建良好生态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凝聚各方“合”力将“大投保”理念落到实处,是“十四五”时期上交所构建良好市场生态的重要特征。
上交所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推出新一代公司监管画像系统,从严打击投资者深恶痛绝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三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推动多元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显效,两次退市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各类退市公司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上交所还健全“交易所—会员—投资者”三级投资者教育保护机制。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制定修订主板、科创板、港股通等业务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让投资者更好匹配相适应的投资产品。以“赔偿”促“保护”,配合推动先行赔付案例落地、代表人诉讼常态化。
在优作风提升市场满意度方面,上交所持续推进“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专项行动,业务咨询量超15万次,举办“部门负责人接待日”等活动超300场。推进构建简明友好型规则体系,五年累计压降131件,同比减少近三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备查文件同比减少超50%。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全产品网上综合服务体系,一网通办门户和移动端实现近500项业务线上集成,提升使用者便利度,开通上市公司股东会网络投票“一键通”服务,投资者参与数量提高11倍。
下一步,上交所将紧紧围绕新要求新任务,砥砺前行、奋进担当,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