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10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为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一是工作进度上,抓紧履行有关程序,尽早下达限额,便于各地做好与2026年预算编制的衔接,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
二是项目安排上,提前下达的限额重点支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重点项目。财政部将持续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做好项目储备,抓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指导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地区优化项目审核机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非试点地区项目审核,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
三是使用方向上,提前下达的限额除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外,还继续支持各地按规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推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李大伟透露,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
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是指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大于余额的差额,主要是地方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到期法定债务形成的。近年来,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内,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适时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据介绍,与去年相比,此次安排结存限额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力度有增加。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二是范围有拓展。今年的5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履行有关程序,力争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这部分结存限额的使用,有助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力支持地方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李大伟说。
同日发布的财政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降幅收窄,债券资金带动基金预算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7万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含以往年度结转债券支出),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