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间,又一家万亿级头部公募机构博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换帅”传闻正式落地。公告称,经博时基金董事会会议审议并通过,江向阳因工作安排,辞任公司董事长,博时基金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东正式“接棒”,担任博时基金董事长暨法定代表人。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董事长、总经理这两大关键岗位变动频频,其中不乏头部机构。其中,董事长一职的变动频率远超去年同期。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明显的“换帅潮”背后,除了部分“元老”到龄退休外,公募行业监管要求趋严、行业竞争加剧、内生转型攀升,共同推动了股东层在人事任用上进一步强化公司整体战略导向,由此,董事长这一关键岗位成为重要抓手。
近三成公募“换帅”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45家公募基金换董事长,涉及变动人数81人。同时,36家更换总经理,涉及变动人数66人。《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粗略计算(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今年有接近三成公募“换帅”。
并且,在发生董事长变动的机构中,多家头部公募短期内接连公告调整,该情况在以往较为少见。其中,除10月15日披露人事变动的博时基金外,近期,华夏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万亿级公募基金公司也相继进行了董事长变更。
9月23日晚间,招商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公告显示,董事长王小青因工作安排离任,总经理钟文岳将暂时代任。仅7日后,9月30日晚间,华夏基金发布公告,原董事长张佑君因“工作需要”离任,中信证券原总经理邹迎光出任华夏基金董事长,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任副董事长。
“今年是公募基金‘一把手’的变动大年。观察来看,人事‘变阵’主要涉及股东层在协同、布局考量的落地。”一位公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头部公募机构领导班子集中变动背后,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衍生出的金融机构内部公司治理需求的变化。“尤其是母公司持有多牌照的央企背景机构,在顶层设计上,股东层要求进一步发挥公募牌照的功能,将金融‘工具箱’中的‘工具’协同、结合起来,使之与国家战略、经济转型发展同频共振,并谋求更好发展。”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进一步强调,之所以有上述变化,除了股东层考量,当前监管政策也正推动公募机构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根据《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行业机构需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董事会架构的完善成为重要方向。同时,行业新老交替集中出现,多位行业“元老级”的公募机构董事长陆续进入退休阶段,形成一轮集中更替的高峰。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涉及董事长变更的公募基金家数为43家,较去年同期的35家,上升近23%。不过,总经理岗位的变动情况有所不同。今年前三季度共33家公募基金总经理调整,较去年同期的45家,下滑近27%。
分析上述数据一增一降背后原因,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认为,这一差异主要源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岗位定位差异及行业发展阶段需求。
“董事长作为战略掌舵者,其变动增多与行业转型、股东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当前公募行业竞争加剧,叠加监管对公司治理要求趋严,股东方常通过更换董事长推动权益投资转型、完善治理结构,还有一部分变动则是基金公司元老到龄退休的自然更替。而总经理作为战略执行核心,在行业竞争白热化阶段,稳定的团队更利于避免战略断层,因此变动明显减少,以保障业务延续性。”孙珩分析。
此外,曾方芳补充,今年公募机构总经理团队整体趋于稳定是因为去年该岗位已有一轮调整,释放了部分变动需求,同时行业当前更注重投研能力建设,需要保持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以保障业务持续高效运营。
股东战略导向强化
整体来看,曾方芳就今年以来的公募基金高层变动趋势表示,股东战略导向正在强化。
“可以看到,股东方正在加强对公募业务的战略把控。其中不仅倾向于任命具备股东背景的高管担任董事长,以促进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并且,公募基金公司正在推动基于内在需求的战略转型。例如头部公募正积极布局权益类和量化业务。在此过程中,需要具备股东背景的董事长统筹战略资源,搭配经验丰富的总经理团队负责落地执行,以实现平稳转型。”曾方芳就其观察表示。
以博时基金“换帅”为例,张东接棒江向阳一事,市场早有传闻。张东不仅是金融业老将,在银行系统、基金行业深耕超36年,并且在具体任职机构上,张东在招商系工作长达31年。因此该人事变动也被市场解读为招商系全局性的人才调配安排。
公开履历显示,张东于1994年进入招商银行,耕耘三十春秋,其间历任支行行长、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总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总行零售金融总部总裁(总行业务总监级)、总行财富平台部总经理(总行业务总监级)等。在财富管理领域,张东更全程参与和推动了招行财富管理体系的构建发展并形成了领先优势。
“招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与博时基金价值投资的文化高度契合。”博时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生态深刻变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此次博时基金高级管理人员保证了平稳交接,并且“张东在金融和财富管理等领域积累的深厚发展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公司资源禀赋。”
另一家涉及“换帅”的万亿级公募机构招商基金目前代任董事长的钟文岳,也有多年的“招商系”履历。除了招商银行任职履历,2015年到2023年,钟文岳在招商基金曾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分公司总经理。此后2023年于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党委副书记、总裁。2025年5月回归招商基金,7月起任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
招商基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招商基金股东方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实力强大,多年来招商局集团、股东方对招商基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招商基金将会继续在股东方的大力支持下,更好立足“深度研究共享”“优质资产组织和产品创设”“创新试验田”三个角色定位,夯实与股东的战略协同基础,构建战略联动,提升合作质效,打造投研与资产配置的核心能力,做好更立体化、全方位的战略协同。
跨界引才+内部提拔
除了“一把手”集中变动,今年公募高层人事还有其他明显特点。
孙珩表示,一是跨界引才,不少基金公司从券商、保险资管甚至从科技领域挖高管,尤其侧重有权益投研或数字化经验的人才;二是内部提拔,核心业务骨干升任总经理、副总等岗位今年较为常见。
以华夏基金为例,其新任董事长就来自头部券商,是证券业“老将”。
公开资料显示,邹迎光曾于1998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先后任华夏证券北京海淀南路营业部机构客户部经理、债券业务部高级业务董事,2005年12月至2017年3月间先后任中信建投证券债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执行委员会委员,2017年3月至2023年10月间先后任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执行委员、党委委员,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间先后任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2024年12月获委任为中信证券执行董事,亦任中信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执行委员。
“之所以今年公募行业的班子变动有上述特点,其背后原因在于,公募行业竞争已从规模比拼转向投研能力与服务体验的较量,跨界人才可带来差异化资源,并且,在推动集团层面,能够更好地进行协同发展。而内部提拔则可以更好保障战略落地与团队稳定性,契合当前公募深耕专业、夯实基础的发展需求。”孙珩认为。
不过,孙珩也提示关键岗位人事变动对公募机构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若新管理者能快速承接战略、稳定核心团队,可能为投研体系优化或业务创新注入动力;反之,若衔接不畅或战略大幅调整,易导致核心人才流失、投研节奏打乱,短期影响业绩稳定性。
而若要平稳过渡,孙珩认为,机构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提前明确新管理者的权责与战略方向,避免频繁调整;优先通过内部座谈、外部沟通等方式稳定投研团队与客户信心;借助制度固化核心业务流程,减少对个人决策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