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暨中国经济秋季研讨会”上,中国百强论坛主席、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的协调发展”的主题演讲。
沈晗耀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与挑战,一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增长;二是房地产下行,制约了经济增长;三是债务过重,制约发展,影响了经济循环;四是国际摩擦阻碍了国际大循环,科技摩擦导致失业及两极分化,阻碍了国内大循环。
针对这四大问题与挑战,沈晗耀提出了六大对策建议。
第一,打造三大世界级科创中心,百强公司与百强大学双百联动,抢占世界制高点,引领中国经济再创辉煌。他强调,进入科技时代,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决定国家兴衰与世界地位的核心要素,谁是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谁也就是世界中心。建议在长三角、京津冀及大湾区创建三大世界级科创中心。
第二,全面发展第四产业,以公共品经济带动私人品经济繁荣,畅通经济大循环。具体而言,由央行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中央政府发货币,中央政府将资金定向分派给地方政府,重点建造学校和医院等科教文卫设施,以此定向带动私人品经济中教育房产、医疗房产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建筑业及与之相关的装饰、装潢材料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带动医疗设备、科研设备、教育设备、文化娱乐设备等整个私人品经济中的制造业发展。而私人品经济的大发展将创造GDP、利润和税收,税收交给政府后,政府用这些税收来偿还银行利息和本金。“由需求侧引领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第四产业,由公共经济带动私人经济发展形成高质量大循环,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繁荣”。
第三,全力支持中国第一核心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稳住经济大盘,带动相关产业全面振兴。沈晗耀强调,房地产业体量巨大,上下游产业链长,周边服务和支持产业众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房地产领域稳健发展。对于困难房企,可组织国有资本和民营、外资等协同推进战略重组,在政策性金融低成本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构建“房住不炒”的良性房地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四,强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创建股市、房地产等系列平准基金。建议由央行货币发行渠道直接提供资本金,保障资本市场进入理想的慢牛发展态势、保障房地产领域稳健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创设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银行支持民营经济、支持科创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创设中国社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科教文卫及消除贫困等社会事业单位发展,与现有的国家开发银行形成政策性银行新体系,对经济周期运行进行强势调节,确保内循环顺利畅通。
第五,发挥央行的经济第一推动力作用,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向国外友好国家发行境外人民币,在国际上创造对中国的市场需求,创造外需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在国内优先向财政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币,创造内需,并协调国内外发币方向、规模、节奏,调节国内外双向大循环健康发展。沈晗耀还建议,地方政府可发行可多次循环使用、具有显著消费引领、促进产业链循环的“准货币式”的产业链消费券,进而带动发行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持续提振发行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六,针对产能过剩,沈晗耀强调,这表明中国经济已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新时代,而这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建议因势利导构建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为导向、以资本高收益为激励的新型分配制度,由此彻底解决失业和两极分化问题,实现“没有贫穷但有差异”的共同富裕,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中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