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广交会公司收获超预期。”广东华熙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贝壳财经记者如是说。
就在10月15日,第138届广交会如约而至,首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有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电气、五金工具、车辆及两轮车等5个板块共计19个展区。
在“关税战”之下,广交会作为外贸人寻找新客户、新机遇的窗口,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老面孔”新客户多家外贸广交会“爆单”
本届广交会参展商、采购商质量提升,是参展商最直观的感受。
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高级经理田孟玉对贝壳财经记者坦言:“这届广交会的到会买家中,专业客户更多,公司也收获了一些意向订单,并成功邀约客户展会后到公司参观,进一步深入洽谈合作。”
据了解,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交会的“老面孔”,已经是第39次参加广交会。“广交会一直是公司重要的获客渠道以及与老客户联络沟通的桥梁。这次广交会,公司带来了围绕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配电’和‘传统配电’两大场景应用的低压电器产品,主要面向欧洲、中东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田孟玉称。
广东华熙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说:“本届广交会参展商质量明显提升,做智能灌溉、绿色方案的企业更多了,但低价竞争少了。这次广交会,公司带来了双色连续式贴条滴灌带这款新产品,灰色表面可降温,防止滴灌带管道的高温对作物造成伤害。新型塑料原料配方符合环保的可降解标准,减少塑料对土壤的污染。主要面向中东、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市场。”
湖州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则是第13次参加广交会。其负责人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往届广交会以价格敏感型采购商为主,而本届广交会的更多客户聚焦于技术协同性与供应链韧性,对环保认证及定制化解决方案有强烈需求。“这次广交会我们推出了几款新品,其中,皮革光亮剂操作简单,受到了客户的欢迎。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市场。”
尽管广交会刚开幕没多久,参展商们已传来收获的“喜讯”。
广东华熙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本届广交会,公司收获超预期,意向订单提升了40%,现场就签了5单,其中,非洲、中亚市场增长最快,咨询量翻倍,他们对耐干旱的滴灌带需求较大。
作为“老广交”的玉林玉柴集团此次集结玉柴机器、玉柴特种装备等多家子公司组团参展,集中展示发电动力、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三大类核心产品。其中,玉柴装备科技在开幕首日即迎来美洲意向代理商实地考察,双方现场签约300万元订单,同步锁定意向订单1500万元。
同样有收获的还有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其带来的创新型微型移动房屋成为全场焦点。开展首日,该公司已接待超50位采购商,其中,欧美客户占比超60%,一位美国采购商详细了解产品性能后,当场表达200台采购意向。
可以说,在“关税战”之下,广交会作为我国外贸稳订单、拓市场的重要平台,“窗口”效应进一步放大:新老客商密集对接,意向成交快速放量,为出口企业对冲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了动能。
产品竞争力提升外贸市场延续韧性
第138届广交会的“火热”,只是中国外贸韧性的一抹缩影。尽管面临诸多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中国外贸市场依然表现不错。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达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相较今年前8个月的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
9月,我国进出口达4.04万亿元,增长8%,相较8月份3.5%的增速同样大幅提升。
同时,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三季度增长6%,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外贸数据超预期的背后,中国的新兴产品正以较强的竞争力抢占海外市场。
湖州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正努力通过品牌建设和打造IP来提升竞争力。一些潮玩企业通过原创IP和跨界联动,成功实现了品牌溢价,进军海外市场。同时,中国企业的“出海”模式正从单一的“产品出海”升级为“体系出海”和“集群出海”,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出海,在目标市场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有效降低了综合成本,缩短了交付周期,也提升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产品靠‘技术+性价比+绿色’取胜,价格比欧洲低40%,核心指标达国际水平。后续可通过定制化研发和完善海外售后,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广东华熙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田孟玉则认为,全球市场对智能化、绿色化的低压电器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新能源配电领域,海外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性、兼容性及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制造在供应链效率、技术迭代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也越来越高,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此外,中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国际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4个。
当前,美国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外贸市场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本周四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好外贸领域各项已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外贸企业在金融、就业、便利化等方面服务保障。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涉企政策直达快享。进一步加强政策储备,适时推出新的稳外贸政策。
展望后市,依托政策组合拳与广交会等高能级平台,中国外贸仍将展现较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