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8 07:11:10 股吧网页版
观见 | 老年人就业升温 会不会抢年轻人饭碗?
来源:上观新闻

  最近,教育部、财政部一则关于“银龄讲学计划”的通知,在网上引发热议。

  通知明确,今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以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专业优势、经验优势。

  有人结合国家近年来对老年人就业的多项支持举措,提出疑问:在就业承压的当下,专门招聘退休教师等老年人,是否会挤占年轻人的从教机会?

  这背后是近年来的一个普遍关切——当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延迟退休”亦已成为现实的时候,到底应当怎么看待和处理不同年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与老年人就业之间的关系?

  1

  先谈银龄讲学计划。

  从其本身来看,其实不怎么存在“和年轻人抢饭碗”的问题。

  一方面,这并非一项新政策,早在2018年就首次实施,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

  今年的计划一如既往,主要面向脱贫地区,欠发达的民族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等,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区三州”等地区倾斜。

  也就是说,银龄讲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有经验、有水平的老教师们,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长年来,乡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总体看,银龄讲学计划与年轻人就业取向是错位的,填补的是结构性短缺。

  另一方面,随着出生率下降,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师资需求将伴随学生总人数降低。聘用部分银龄教师,可以形成更加灵活的自然退出机制,避免过剩的教师队伍在未来面临失业或“退出难”等问题。

  2

  不过,跳出教育行业,有一个趋势已相当明显:中国老年人的就业需求和意愿,都在显著增长。

  某头部招聘平台数据显示,该平台上活跃的5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以两位数的百分比逐年上升。天津社科院的一项最新调查称,60岁-65岁的低龄老人中有意再就业的比例为62.1%,55岁-59岁即将退休的“准老年人”中有意愿退休后再就业的比例为72.7%。

  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近年来显著增加,由1980年的64.4岁增长至2024年的79岁。很多人退休时身体状况依然良好,有条件重返工作岗位。

  此外,经济大环境的压力层层传导,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是“迫不得已”——要么补贴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要么为子女积累更多资金。

  前程无忧一项面向老龄退休群体的调研报告指出,三成受访者有经济压力,34.3%的求职者希望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

  从个人角度看,除了赚钱,就业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且新一代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更高,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更强。

  国家的态度也很明确。近年来,国家连续制定出台政策法律,支持保障老年人就业。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清理取消限制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不合理政策规定,支持推广“以老助老”服务模式,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工作岗位。4月,民政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7月,人社部等5部门共同研究起草的《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日本、欧洲国家等的经验看,老年人就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持养老金可持续与社会稳定的通行做法。

  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欧盟27个成员国60-69岁人口整体就业率为50.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60-64岁人口就业率为57%。而“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69岁人口再就业率为34.6%。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因素:相较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我国退休年龄算比较低的。

  可见,我国老年人就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而这样看,年轻人的担心也就不是毫无来由了——促进老年人就业,年轻人会不会更难找工作了?

  3

  从长期看,这一顾虑并无必要。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川川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青年人就业增加大约0.49至0.91个百分点。日本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后,老年人就业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年轻人就业率也平稳增加。

  反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鼓励提前退休,试图为青年群体腾出就业岗位,但青年失业率仍持续上升。

  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就业,似乎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看似反直觉,但从经济系统整体、动态的角度来说,工作岗位总数并非固定的。许多研究表明,劳动者进入退休状态后,消费水平会骤然下降。而老年人就业有助于带回这部分消费需求,牵引供给,扩大整个经济体的工作岗位总数。

  但在经济扩张效应尚不明显的短期,的确存在岗位争夺和挤出效应。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一旦出现老年人招聘相关的新闻,就会出现比较激烈的讨论。

  其中的认识或有误读,但焦虑应当得到重视。

  4

  该怎样推动老年人就业,还有很大讨论空间。

  有一条应先明确:既然这并非孤立静止的经济因素,就不能“头痛医头”,而是要以整体、动态的视角看问题。总体上,还是交给市场和每个个体自主选择,“有形的手”应谨慎施加影响。

  比如,有的企业聘用退休的老年人,是看中无需缴纳社保等低成本优势;有的企业则认为老年人劳动生产率低、健康风险高,所以不愿招聘。只要有合理的依据,都不应被政策过度干预,以免降低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反过来,一些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则要尽快予以解决。

  比如,对有些迫于生计就业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应着重增强相应的社会保障。

  又比如,在“就业难”和部分岗位劳动力短缺同时存在的局面下,可以错位开发老年人就业岗位与青年就业岗位,同时开展更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像银龄讲学这样的计划,其实可以更多一些。

  再比如,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部分劳动者在大龄失业后,离领取养老金的无收入空档期更长了。这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托底举措,同时尽可能消除企业招聘时的不合理年龄歧视。

  归根结底,老年人就业是经济、人口结构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看到长期利好的同时,也要在短期内尽可能地做好“缓震”,实现各类人群的多赢局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