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观众参观“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转化项目。/袁婧摄
参赛选手还未走上赛场,便有机会提前踏勘未来的办公场地,甚至有专业团队帮忙规划未来发展。
“国投科创杯”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昨天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启动。与往届不同,本次大赛的候场区直接设在了同步启用的“海聚英才”创业城内——这里将为获奖的“种子团队”提供零成本创业空间,总共约2000平方米、200个免费工位。入驻团队不必先付后退,可直接免费拎包入驻,物业、水电等成本也由运营团队承担,实现真正的“零成本”。由此,获奖选手不必拿着奖杯找载体,可在最短时间内落地项目,抢抓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口”。
发掘“种子”,加速孵化“明日之星”
闵行区沧源路1300号,“海聚英才”创业城所在地。这里地处大零号湾T型成果转化区核心腹地,与上海交通大学隔街相望,正打造集研发、孵化、投资、人才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综合体。

图为墙面上绘制了不少针对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的“灵魂拷问”。/王嘉旖摄
位于三楼的“种子区”颇具科技感。墙面上绘制了不少针对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的“灵魂拷问”。比如,如何像顶尖高手一样思考?与之对应的,运营团队凝练了微信、小米、字节跳动等成熟团队遵循的创新法则,希望创新团队能吸取前人之鉴,少走弯路。

图为空间内展示的各类服务。/袁婧摄
“大赛的评审很专业,听说不少专业科研机构、孵化器也将入驻这里。”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生王能银被硬科技氛围感染。他的研究方向是声学超构表面降噪机理。通俗理解,其创新产品可为飞机“降噪”。他曾在比赛现场被提问,团队使用的适航数据为实际还是模拟。“这是决定产品性能的核心竞争力,评委一下子找到了重点。”他解释,自己即将从学生模式切换至创业模式,心中忐忑,期待有专业机构从旁辅导。
事实上,依托一站式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酝酿多时的“海聚英才”创业学院也有了现实载体,正加快构建“课、营、赛、社、孵、投、服”联动的一站式、全链条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未来不仅能以赛引才,入驻空间的优秀团队还能为大赛反向输送选手。”“海聚英才”创业学院赋能团队负责人盛颖雯介绍,其最近相中的一家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团队,正着手打造智能互动学习平台,实现AI数字授课、因人施策。团队成员履历扎实,有的出身中科大少年班,有的曾拿下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眼下,团队正酝酿注册企业,“海聚英才”创业学院导师将手把手辅导。等到来年,这颗“科创种子”或许就能成为大赛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引才聚才,定制“楼书”精细到房型
办至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有了新载体,全球影响力也持续提升。

图为本届总决赛共154个项目晋级,其中124个为海外项目。/袁婧摄
数据显示,本届总决赛共154个项目晋级,其中124个为海外项目,参赛项目的选手或核心团队拥有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占比超过80%。其中,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占比超过85%。
大赛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扶持“种子”,也在于汇聚“青苗”。
从浙江杭州风尘仆仆赶来上海参赛的杭州晶香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鹏直奔“海聚英才”创业城,一进门就收到了一本精细化的“楼书”。这本小册子不仅标注了房型、层高,连配电容量、载重乃至停车位都一一列明。沈鹏特别关注层高、地块属性。
他解释,市场需求变化快,企业需要兼顾研发、办公等多重功能。他所在的美妆行业常需搬运物料,层高至少要在2.8米以上。

图为“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转化项目。/袁婧摄
事实上,主攻天然芳香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的沈鹏已在杭州创业3年,业界小有名气的他,想再来上海闯荡,距离企业上下游客户更近。但美妆产业氛围浓郁的远郊很难招揽人才,中心城区的楼宇租金又令其望而却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今年报名参与了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虽然企业已过了初创期,可倘若能在大赛上摘得奖项同样能获得空间入驻的优惠补贴。”
现场,沈鹏也参观了“样板房”。倘若租用150平方米的空间,刨去公摊面积,还能塞下多少人办公?他在脑海中飞速运转着一道道计算题。“不要觉得我精打细算,这些都是创业老兵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