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秦文李金珊杜郑敏孙来彬报道
同一种规格的药品,在线下药店购买,价格却比线上平台贵出不少。近期,有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此类情况。
10月16日上午10时,海报实验室记者兵分四路,分别对常见的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肠胃药四类药品,八款常见药,进行购买测评。测评渠道为线上京东大药房、淘宝阿里健康大药房、美团买药、饿了么买药四个平台;线下随机选取漱玉平民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立健药店连锁、平嘉大药房四个品牌药店的不同门店进行实地购买。记者发现,所测评的八款药品中,大多数线上价格低于线下价格,最高差价17元,价格相差2.46倍。而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调查发现,同款药品“一店两价”已成为普遍现象,同药店同药品,线下价格更贵。

海报实验室部分药品线上线下差价测评一览表,测评价格为10月16日上午10时后的当日价格,结果仅代表本次测评
同款药品线上价格普遍低于线下价格,差价最高超2倍
本次测评,海报实验室精准对比八种常见药在主流线上、线下渠道的实际售价,挖掘价格差异核心原因,为消费者购药提供客观、实用的决策参考,由于各平台活动力度、优惠券时效等情况存在差异,测评价格为10月16日上午10时后的当日价格,结果仅代表本次测评。
记者发现,测评的八种药品中,同款规格的同种药品,在线上购买的价格普遍低于线下价格,比如,【连花】连花清瘟胶囊(0.35g*12粒*3板)的线上价格区间为13.8元至19.4元,线下价格区间为21.5元至29.8元,线下比线上贵16元,差价2.16倍。

记者分别在四家药店购买【连花】连花清瘟胶囊(0.35g*12粒*3板),线下价格最高为29.8元
在八款药品中,有五款药品线上价格低于线下价格,价格差在1.42倍至2.46倍,分别是【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6片*2板/盒)、【思密达】 蒙脱石散(草莓味)(3g*10袋/盒)、【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ml*10支)、【连花】连花清瘟胶囊(0.35g*12粒*3板)、【芬必得】 布洛芬缓释胶囊(0.3g*12粒*2板/盒),差价最高的为【芬必得】 布洛芬缓释胶囊(0.3g*12粒*2板/盒),线上价格区间为12.1元至23.04元,线下价格区间为23.77元至29.8元,线上价格最低在京东大药房售价12.1元,其中包含活动价格及优惠券共减去14元;线下价格最高在立健药店连锁(祝甸一店)售价为29.8元,线下比线上贵17元,价差2.46倍。

【芬必得】 布洛芬缓释胶囊(0.3g*12粒*2板/盒)线上最低12.1元,线下最高29.8元,差价17.7元
有一款药品线上线下同价(【仁和】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24粒),一款药品(【欧倍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线下线上所售卖规格不同,暂不进行比较。
八款药品中,仅有【散列通】对乙酰氨基酚片(II)10片/盒一款药品,线上价格普遍低于线下价格,但有阿里大药房一家平台收取8元运费后,售价为20元比线下价格高7.6元,差价1.61倍。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评的四个线上平台中,饿了么平台在六款药品中价格最低,是本次测评中线上价格最低的平台,其次为京东大药房。

在美团平台购买肠胃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购买数量多时更优惠
而在实际购买中,记者也发现,虽然线上平台购药价格普遍低于线下价格,但线上渠道因平台优惠券、折扣力度、运费设置等原因,平台更倾向于推荐消费者多量购买,比如,在美团自营大药房购买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原价48元,平台优惠后页面显示每盒15元,实际支付需要3元运费,最终支付价为每盒18元。但如果一次性购买4盒,则免运费。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线上平台,在阿里大药房购买【散列通】对乙酰氨基酚片(II)(10片/盒)时,药品总价12元,低于线下渠道价格,但单独购买需要额外支付运费8元,叠加后实付价格为20元,成为该药品中价格最高的渠道;在京东大药房购买【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6片*2板/盒),平台原价为12.5元,需要支付运费6元,该订单可使用5元优惠券、0.1元红包,共减去5.1元,实付13.4元,而如果凑单省去运费的话,该药品仅需要7.4元。

测评中,记者发现,线上平台的低价药品多为平台补贴后的价格
在测评中,记者发现,线上平台的价格低,大部分原因是存在低价补贴,比如美团平台的自营线上药店,部分药品显示“全场最低,美团补贴”的字样,补贴金额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也有平台会员(如京东plus会员、淘宝88vip会员)的专享优惠,还有平台随机发放的大额优惠券,比如,在饿了么买药平台购买测评规格的布洛芬,原价为39.08元,商品折扣可减去8.49元,红包/抵用券可减去15元,实付金额为15.49元,如果没有大额红包,药品价格与线下价格差距并不算太大。
又比如在京东自营大药房购买测评规格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京东plus会员的记者可减免运费6元,又享受首购礼金减去2元,原价40元的药品最终支付38元,如果没有平台会员,此单将多花6元,付44元,与线下46元至48元的价格差别不大。

有京东plus会员的记者可在京东大药房线上购买药品时,减免运费6元
同时,在线上购买药品需经快递发货,到手时间为1天至5天的周期,时间成本便也包含在药品的的低价中。比如,记者在10月16日中午于饿了么买药平台购买【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6片*2板/盒),原价19.5元,需付3元运费,减去折扣6.32元、平台红包5元,实付11.18元,为当日各平台的最低价格。订单显示预计10月17日至10月19日送达,该药品于下单后的第二天下午,10月17日16:30送达到记者家中。但同时间下单的连花清瘟胶囊并未送达,预计将于10月18日送达。

线上购买药品虽然低价,但需经快递发货,实际到手周期为1至5天。
因此,线上买药需要经过快递发货的周期,使用时间便大大延后,消费者可以按需选择线上或线下渠道购买药品。同时,连日来的查询中,记者发现,线上渠道的超低价并不是常态,仅有部分药品由平台推出限时活动或补贴大额优惠券等情况,此类价格也是有实效的,颇有平台的“引流”产品之势。
同药店同药品“一店两价”,线下价格更贵
10月16日,记者来到济南市老百姓大药房(奥龙官邸店),购买【连花】连花清瘟胶囊(0.35g*12粒*3板),实际支付29.8元。同时,记者当场在线上外卖平台的该药店店铺购买了同款药品,药品价格21.9元,需要额外支付配送费1元,打包费0.5元,实际支付23.4元。同店同款药,线下价格比线上外卖价格贵6.4元。
“你也可以从外卖平台购买,哪个便宜买哪个。”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立健药店连锁(汉峪新苑店),购买连花清瘟胶囊时,外卖平台优惠价为17.94元,配送费1元,打包费0.5元,实付19.44元,但到店购买的价格为26.8元。当记者询问药是否相同时,店员表示并无批次差别,“线上是有平台补贴的,药都是一样的药。”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同一家药店、同一款药品,部分线下门店售价普遍高于其自身在线上外卖平台的售价,有的价差甚至高达两三倍。比如,在平嘉大药房(城基店)购买【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ml*10支),美团平台价格为16元,店内价格为46元,一盒药线上线下差30元,线下价格是外卖价格的2.8倍。

漱玉平民大药房药店内销售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价格为每盒37.33元,该店的外卖渠道,同样的产品售价则为每盒17.8元
在肠胃药品类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不到40元的胃药,线上线下相差近20元。在漱玉平民大药房(英伦联邦店),【欧倍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4粒/瓶/盒)标价为每盒37.33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药房的线上店铺,同样的产品售价则为每盒17.8元,记者咨询为何线上价格如此便宜?店员告诉记者,价格便宜的原因是平台有补贴,该补贴是平台推出。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选择了线上下单,到店取货,比在店内直接买便宜了近20元。
“线上线下价格当然不一样,线上便宜是因为线上平台有优惠券能抵扣。”走访中,多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线上线下是不同的支付渠道,外卖有平台补贴,且门店线下购买药品不能按照外卖价格支付。“如果线上价格低,那你可以在线上买,美团、饿了么上都有我们的店,你可以对比一下价格,哪个合适选哪个。”有店员表示。

记者分别在四家药店购买【思密达】蒙脱石散(草莓味)(3g*10袋/盒)发现,四家药店线下价格在29.9元至25.6元,但其店铺的外卖价格均低于线下价格,在29元至23.3元。
当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市民,她表示:“自己买药都是在线下药店买,并不清楚线上药店买药便宜,而且我年纪比较大了,也不太懂操作线上买药的流程。而且线下买药都可以用医保报销,没觉得不方便。”
另一位年轻消费者表示,“为了方便,在不着急的情况下,我会选择线上买药,因为确实会比线下药店便宜,但如果事发紧急,还是会选择在线下门店买药,毕竟现在药店分布密集,还能用医保报销部分费用。”两位都表示,价格会是买药首要考虑的因素,但还得依当时的情况而定。
而在与药店店员讨论线上线下价格差时,记者遇到了到药店买药的济南市民李女士,“我今天来买点感冒药,两盒药花了五十多元钱,平时没有线上买药的习惯,也没有关注过线上的价格。”46岁的李女士表示,小区附近有三四家药店,平时都是几家药店的价格作对比,还从来没有线上对比过价格。李女士对记者说:“今天跟着你学会了线上比价,一盒感冒药能相差十几元,简直太便宜了,以后要尝试线上买药。”
线上线下购药价格差距大,是合理的吗?
事实上,线上线下购药价格差距大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药品定价机制的质疑:同一经营主体为何能对同一款商品制定如此悬殊的价格,这是否属于合理的市场定价行为?线下购药的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是否受到侵害?
面对药品线上线下价差问题,国家与地方层面已开始行动。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发文,要求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为锚点,将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等各渠道药价,与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比对,发现异常高价即督促整改。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则明确规定,同一定点药店的线下销售价格不应高于该药店通过网络售药平台展示价格的20%。

广东的新规更具突破性。2025年5月发布的《药品挂网规则》意见稿要求,同厂同规格药品全国挂网价一致,挂网价需与药店零售价、线上“及时达”价相当,超出1.3倍必须调整。这一政策被业内解读为“剑指药价乱象”,有望终结“线下128元、线上44.1元”的极端价差现象。
国家医保局日前下发《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明确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和其他渠道药价进行对比,治理药品不合理高价乱象。
目前,药价价差的治理已进入深水区。业内专家表示,药品价格关乎民生底线,唯有政府监管精准发力、行业强化自律、消费者主动监督,才能在市场经济与法律规制之间找到平衡,构建起健康可信的医药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