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一批来自广州高校院所的尖端科技成果亮相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并开展路演。尽管现场未设同声传译,但不少途经发布会现场的外国客商仍专门驻足,认真观看科研人员和企业代表在屏幕上展示的技术介绍页面。
这是广交会举办以来,首次为高校院所的尖端科技成果开辟专属发布舞台,让高校科技成果借助这一全球贸易殿堂,从实验室“书架”走向全球市场“货架”。这不仅是广交会“中国第一展”内涵的丰富与拓展,更是推动“科技—产业—贸易”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广州正全力构建一个从“策源”到“交易”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此次发布会上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展出的技术成果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出行、高端科学仪器三大领域,其中既有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医疗器械,也有引领产业变革的智能驾驶技术,更有打破国外垄断的高端精密科学仪器。
在生物医药分中心执行主任周鹏辉重点展示的三大创新成果中,就两项属全球“首款”:一是全球首款TAL-T细胞治疗,可为大部分实体肿瘤患者提供细胞培养时间更短、质量更高、成功率更高、售价更低的治疗新选择;二是全球首款个性化TCR-T细胞治疗,突破靶点限制,解决肿瘤异质性难题,6周即可完成细胞制备开始治疗,为缺乏已知靶点的患者打开了全新治疗大门。
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执行主任戴青云带来的飞盾eVTOL和应急救援无人机两项典型成果,紧扣广州近年来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推动“空中的士”等未来交通方式的战略。而高端科学仪器(广州)分中心副主任郑宇冰推介的两项成果,更代表着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领域从“追随”到“领跑”的关键跃迁。
这些广州科技创新的硬核成果,不仅显示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更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三大分中心秀出科研实力后,广药集团、广汽集团、广电运通等三家龙头企业也在路演中全方位展示企业前沿产品阵容,用产业化实力破解基础研究的转化痛点,并现场“出题”,将产业一线最迫切、最真实的技术难题作为“英雄帖”,向全国的“解题者”发出创新召集令。
广药集团科研项目管理部副部长刘宏抛出两大前沿技术需求:一是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AI干湿闭环赋能技术,构建贯穿CGT研发全链条的AI干湿闭环赋能平台,为药物研发装上“智慧大脑”;二是靶向原位体内生成CAR-T细胞的精准递送与调控技术开发,实现高效靶向T细胞的“精准制导”。
据悉,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半年以来,已吸引全国高校包括港澳高校积极参与建设。广州3个分中心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国上百家高校对接,征集了1000多个意向转化项目,一批战略性产业领域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即将落地转移转化,充分彰显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核心作用。
本次“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亦是12月在广州举行的“2025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下称“科交会”)的重磅预热。发布会借助广交会吸引全球目光,进行高规格路演和发布,为科交会进行需求预演和项目储备,而科交会将作为更专注、更深入的交易平台,承接这些意向和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和深度撮合,最终实现从展示到交易的完整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