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今年9月起,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具身天工2.0、天轶2.0进入这座工厂,进行料箱搬运环节的落地调试。

具身天工2.0在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测试料箱搬运工作本报记者郑萃颖/摄
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厂打工”
在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的无人化管理车间,带有轮式底盘的天轶2.0需要精准识别料箱位置,使用其灵活的机械臂,搬起重量在8—12千克之间、不同尺寸的料箱,再分门别类地放置于架子上。
天轶2.0在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进行料箱搬运本报记者郑萃颖/摄像
物料架最高处有1.7米,人工搬运造成损伤的风险较大。但天轶2.0具备升降能力,可执行从低处到高处的搬运任务。
“我们现在处于‘从0到1’的探索阶段,接下来,工厂会进行从‘1到n’的应用场景拓展。”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智能制造主任工程师黄运保表示,希望机器人未来能提升自主决策能力,帮助工人完成一些高频、重复的工作。
天轶2.0在进行料箱搬运视频为公司提供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产品经理赵雨蒙介绍,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工厂将分为两个阶段:先作为产线工人助手,协助完成任务;随后与工厂智慧系统对接,产线指令可直接下发给机器人,使其成为工厂生产的一个部门。未来,针对工厂场景的机器人,还可在负载能力、作业精度、任务执行效率三方面提升,比如搬运更重的物料,针对狭窄搬运场景灵活调整,轮式机器人搬运料箱任务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目前搬运一次耗时1—2分钟),助力行业打造“最能跑、最好用”的机器人。
此外,具身天工2.0、天轶2.0目前还在3C制造、汽车制造领域进行部署,并与电科院合作落地电力巡检场景。
公司加速部署
人形机器人大额订单接连落地
从近期公布的合作项目看,机器人在工厂的工作主要包括物料分拣、搬运、巡检等。机器人的任务完成能力与效率、部署成本、运转时长(受换电方式影响)、耗电量等,成为衡量工厂落地成效的核心关注点。
智元机器人近期公布新的机器人工厂合作进展。10月16日,智元机器人发布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智元精灵G2,并宣布精灵G2将进入消费电子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场景,合作工厂所属企业分别是龙旗科技和均胜电子。
当日,智元机器人宣布获得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并开启与均胜电子过亿元采购合同的首批交付。此前,富临精工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计划有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智元机器人介绍,精灵G2已进入部署阶段的工业场景,包括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内,与工人配合完成的安全带锁芯压紧、物料搬运等操作;在精密操作场景,快速学习内存条插接等精密且柔性的操作任务;物流分拣环节,抓取各种尺寸、形状和材质的包裹上料。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认为,人形机器人形态需依托真实场景落地才能快速收敛技术路线,当前处于商用化萌芽阶段,轮式结合上半身人形的形态在工业场景中更具续航优势和稳定性优势。
姚卯青提到,工业场景中,作业能力比运控观赏性更重要;交互时延、作业速度等可通过工程优化解决,机器人关节的物理性能已不构成制约。
此外,9月11日,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智平方宣布与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联达成合作,将在未来三年内,于惠科全球生产基地累计部署超过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覆盖从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的作业。
智平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的爱宝系列机器人已经在晶能微电子、东风柳汽、华熙生物、惠科股份落地部署。
9月,星尘智能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将逐步承担产线的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业。
9月21日,优必选与富士康云智汇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至2027年,双方将共同推进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并在富士康中国及全球各厂域、生态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场景中落地与交付。
目前,优必选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新能源汽车制造、3C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获得近5亿元订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