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证协向券商下发了《2024年证券公司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经营情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行业分析师有5628人,发布研报近10万份,机构客户佣金收入为198.65亿元,同比降22.48%。2023年的公募平均佣金率为7.37‰,2024年降至5.19‰。
“券商可通过积极推进研究业务转型等方式,探索从单一依赖佣金向咨询服务费、数据产品费等多元化收入来源转型。”《报告》建议。
分析师人数逆势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有102家证券公司设立了独立的研究部门或研究子公司(下称“研究部门”),总人数9619人,较2023年底减少1.05%。各公司研究部门人数最多的达423人,最少仅3人,中位数51人。截至2024年底,共42家公司聘任了首席经济学家,其中绝大部分由公司研究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其他则归属于证券公司直接管理。
截至2024年底,102家证券公司研究部门分析师人数共5628人,在证券从业人员人数整体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20.69%,分析师总人数占研究部门总人数的58.51%。研究报告质量审核人员314人,研究报告合规审查人员271人,分别较2023年底增加8.65%和11.07%。各公司分析师人数从0到294人不等,中位数32人。分析师人数排名前30位的公司分析师人数之和占全行业分析师总人数的70.08%,较 2023年底有所下降。
所有证券分析师中,在所在公司执业3年以上的有2223人,占比39.50%;在所在公司执业1—3年的共2148人,占比 38.17%;在所在公司执业1年以下1257人,占比22.33%,分析师队伍整体的流动性仍然较大。
2024年各公司离职的分析师共988人次,较2023年上升29.66%;各公司研究部门新招聘人员1786人次,较2023年减少29.01%。《报告》称,在证券行业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及降薪裁员的大趋势下,中小型证券公司分析师加速向大型证券公司流动,与此同时,各大证券公司研究部门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收缩人员规模,导致分析师队伍离职率高、新招聘人员规模快速下降。
非公募客户佣金收入增长
据统计,共有92家券商为公募基金公司提供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等服务,较2023年底增加2家。有59家券商为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等服务,与2023年底持平。有37家券商为QFII和RQFII机构提供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等服务,较2023年底减少1家。此外一些券商还为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提供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服务。《报告》称,整体来看,证券公司服务机构客户的数量基本稳定。
2024年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基金专户)客户佣金收入同比减少31.67%。其中,佣金收入排名前10的公司佣金收入总额占全行业的47.38%,行业集中度较2023年上升0.8个百分点。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QFII和RQFII机构以及私募基金公司等公募基金客户以外的佣金收入较2023年小幅上升6%,这主要源于非公募类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入市投资规模带来的增量贡献。
发布研报近10万份
2024年共有83家证券公司发布了境内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报告数量共计96156份,较2023年减少5%,报告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各行业和上市公司。其中,发布报告5000份以上的2家,3000—4000份的5家,2000—3000份的11家,1000—2000份的18家,100—1000份的33家,1—100份的14家。从发布研究报告业务所覆盖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看,覆盖1000—2000家公司的5家,覆盖500—1000家公司的27家,覆盖100—500家公司的30家,覆盖100家以内的20家。从所覆盖境内上市公司的行业看,最多的覆盖了76个行业,最少覆盖了1个行业。其中,覆盖60个行业以上的有9家,覆盖20—60个行业21家,覆盖10—20个行业35家,少于10个行业的有22家;45家证券公司发布了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究报告1166份,5家公司发布了新三板挂牌公司研究报告18份。
2024年,共有60家证券公司发布了香港和其他境外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较2023年增加2家,发布的研究报告数量共14732份,较2023年增长5.37%。其中,1家公司覆盖了超过500家境外上市公司,15家公司覆盖了50—100家境外上市公司,34家公司覆盖了10—50家境外上市公司,其余10家覆盖的境外上市公司均低于10家。
2024年,共有93家公司发布宏观和策略研究报告29441份,其中发布1000份以上4家,500—1000份14家,100—500份50家,100份以下25家。
公募平均佣金率5.19‰
《报告》总结了研究业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公募降费改革导致机构客户佣金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截至2024年底,机构客户佣金收入为198.65亿元,相较于2023年底的248.68亿元下降22.48%。其中,公募基金公司客户佣金收入下降50.03亿元,降幅达20.12%。主要原因是公募降费改革的推进,佣金率降幅明显,2023年的公募平均佣金率为 7.37‰,2024年全年降至5.19‰。此外,2024年基金的股票交易量较2023年下降近10%,也进一步导致了公募基金佣金收入的减少。
二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4年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分析师人员、公募佣金分仓收入的行业集中度都进一步提升。随着分仓佣金体量整体减少,基金公司将集中佣金资源以获取更优质的证券研究服务,推动行业加速走向集中。
三是证券公司持续加大对港股、美股的研究覆盖。随着境内外资本市场联动性日渐提升,以及全球领先科技企业对产业链的影响日渐显著,近年来证券公司持续加大对港股、美股及其它区域市场股票研究的覆盖。在行业发布研究报告整体数量下降的情况下,2024年发布香港和其他境外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的证券公司数量和研报数量都呈现增长趋势,大型证券公司都在加速推进内部A股、港股、美股研究的一体化。
加强A股、港股、美股研究一体化
金融强国发展导向下,证券研究业务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是新“国九条”引导证券行业强化功能性定位,证券研究要承担更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创新、助力长期资金发展、发挥金融机构功能性等多元多重使命。二是公募降费改革新规实施,证券研究业务过往的“研究换佣金”模式面临较大挑战,对研究专业性、研究展业的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三是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证券研究机构亟需找准自身差异化优势,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
为进一步推进证券研究业务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持续提升证券研究独立性和专业性,发挥行业智库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专业化是研究的立身之本,证券公司要持续提升研究的专业深度,聚焦产业链联动研究,在各个细分领域打造专业护城河。行业公司可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科创产业链的深度研究,从产业链的特征以及新兴企业的技术路径出发,逐步探索建立更为科学的不同科创产业的估值方法,提高证券公司对科创企业研究估值实务的规范性。聚焦科技创新、服务消费、城市群发展、地方经济活力及“五篇大文章”等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选题,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研究支持,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强化市场智库功能。
二是进一步明确研究所定位,促进业务良性竞争。根据公募新规要求,行业公司可通过积极推进研究业务转型等方式,探索从单一依赖佣金向咨询服务费、数据产品费等多元化收入来源转型。通过对自身研究特色、人才储备、地域优势、业务重点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找准研究业务的差异化发展方向,加快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避免围绕交易佣金的“内卷式”竞争。
三是适应跨境业务发展需求,服务国际业务发展。随着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和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重要性提升,研究必须具备国际视野,进行全球化的比较分析和资产定价。行业公司要适应跨境业务发展趋势,加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国际资本流动、跨境产业链变革等方面的研究,提升对外部冲击的预判能力。加强构建A股、港股、美股研究一体化的框架,推动中国资产的全球定价能力提升,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参考,为证券公司加大境外业务布局提供更有效的专业支持,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