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会上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达36.5%。
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具身智能已成为发展热点。
现场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我国发生362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投资金额达403.9亿元,机器人、硬件与技术、传统行业应用相关领域金额规模占比位列前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解读《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主办方供图
年轻高知群体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用户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我国各类群体的日常生活中,用户规模和普及率呈爆发式增长。据《报告》统计,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半年增长106.6%;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达36.5%,较2024年12月提升18.8个百分点。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年龄结构来看,中低龄用户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使用群体。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渗透空间巨大。”张晓说。
《报告》数据显示,19岁及以下用户占比最高,达到33.8%;20-29岁用户占比为21.0%;30-39岁用户占比为19.8%;4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合计25.4%。
另外,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受教育结构来看,受教育水平在初中的用户占比为29.8%,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用户占比为28.9%。“这与人工智能用户年轻化有关。人工智能在未成年群体应用上,目前主要还是在教育辅助上。未来将从简单辅助走向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助。人工智能颠覆教育发展可能性非常高。”张晓强调。

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年轻高知群体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用户。主办方供图
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
《报告》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最常使用的产品调查发现,随着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产品日趋成熟,用户体验明显提升,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到用户广泛青睐,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
张晓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告》显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达80.9%;用来生成或处理文本的用户比例为36.0%;用来生成图片、视频的用户比例为33.0%。
此外张晓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应用,未来将在技术、融资、国际等环境中得到发展。
其中,在融资环境上,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我国发生362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机器人相关领域是投融资重点;投资金额达403.9亿元,机器人、硬件与技术、传统行业应用相关领域金额规模占比位列前三;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投资金额排名前五。
“下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有望在五个方面形成新成果。一是模型集成将打造人工智能新形态;二是开源社区为技术进步提供新动力;三是具身智能给用户带来交互新体验;四是智能体拓展人工智能能力新边界;五是完善治理让人工智能迈上新台阶。”张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