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9 06:09:50 股吧网页版
读懂学科专业调整的内在逻辑(教育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

  “这两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很火,该不该让孩子选报?”“一些冷门专业会不会被调整撤销,将来就业受影响吗?”现实中,不少学生与家长在面对专业选择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惑。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之大:2023年以来,我国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高职专业点1.2万个。调整背后,是一场正在高校中发生的结构性变化。

  高校专业设置,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一头关乎莘莘学子的前途。它的每一次“上新”与“下架”,都是教育体系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回应。

  一方面,这是知识演进的必然。当今世界,科技浪潮奔涌,知识迭代加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当专业所依托的学科前沿和产业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也就要随之更新。

  另一方面,这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作为。高等教育作为人才供给的主要源头,须敏锐捕捉变化,前瞻布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根基。

  理解了这一背景,便更能把握学科专业调整的内在逻辑:学科专业增减,绝非简单的跟风或淘汰,而是教育资源在国家发展大坐标中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保持健康活力的自我进化。

  学科专业具体怎么优化,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其中三对关系需要辩证把握。

  客观看待“冷”与“热”。学科专业的新设与退出,不能简单以热门或冷门来判断,也不能仅以短期就业率为标准。一些基础学科虽然不热,却是科研创新的根基;部分应用学科若脱离实际,即便一时火爆,也难有持续的生命力。

  认清“责任”与“优势”。全国高等学校3000余所,类型不同、定位各异。或侧重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服务国家战略急需;或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明白自己的责任在哪儿,优势在哪儿,才能避免“千校一面”,实现特色发展。

  审视“名称”与“内涵”。一个新专业的名称可以迅速设立,但其内涵——优秀的师资队伍、完整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平台等要素,却需要长期积累。在增设新专业前,高校应认真审视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办学能力,不然就会落入“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

  前不久,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意味着,未来学科专业调整可能将更趋常态化、精细化。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其实无需过度担忧。因为选择一个专业,不只是学习一门技能,更是选择一个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角度。一个健康的学科专业体系,可以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成长路径,让每一个梦想都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而这,正是学科专业调整最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