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0月19日讯(记者严沁雯)信托行业强监管态势下,又有机构领下大额罚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诚信托因存在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660万元罚款,同时相关责任人陈郭瑞、熊谞龙、金紫雨、余明、尤彦媚分别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经梳理,这是年初至今,在可查询到的信托公司罚单中单笔金额最高的一例。
中诚信托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提前履职,部分风险项目未纳入或未及时纳入风险项目要素表,尽职调查不审慎,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向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项目、企业提供融资,以投资永续债权的方式变相开展融资类业务,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合格投资者人数突破“资管新规”要求,个人信托贷款业务开展不规范,部分信托计划分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
事实上,中诚信托被罚折射出信托行业监管的强化趋势。据监管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2025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因业务开展不规范等原因受到处罚。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因资产分类不准确、未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洁净转让表内不良资产,违规刚性兑付,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用印管理不规范、违规销毁用印记录及资料被罚400万元,同时包括董事长在内的相关责任人被予以警告及罚款。
又如6月,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严重不审慎、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违反监管规定、固有资产五级分类不准确、产品风险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开出420万元罚单,相关责任人同样被予以警告及罚款。
“过往一些信托公司因非标业务激进扩张积累了风险。”有行业人士称,“但罚单一般相对滞后,后续行业可能还有大额罚单开出。”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严监管趋势下信托公司合规意识已有所提升。资管新规及信托三分类等政策出台,重塑了信托行业生态。传统融资类业务受限,目前行业正从“融资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信托公司需及时调整业务方向。
中诚信托官网显示,中诚信托全称“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初创于1995年11月,前身是中煤信托。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其持有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全部划转至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保集团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0年,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24.57亿元,中国人保集团持股比例增至32.9206%。2022年,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48.5亿元。
截至2024年末,中诚信托的信托管理资产规模7760.65亿元。2024年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收入约29.08亿元,同比上升约5.25%;净利润约9.38亿元,同比下滑约8%。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资管新规以来,在要求打破刚兑、压缩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政信业务受限背景下,信托公司将转型视线投向了消费金融领域,规模一度大增。中诚信托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普惠业务规模达266.63亿元,累计向自然人发放贷款近3900亿元。
近期,中诚信托亦在官网披露了其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方,包括马上消费金融、蚂蚁智信、云瀚信息科技、分期乐等13家运营机构,以及众安在线财产保险等4家增信服务机构。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李祝用于2021年12月9日获批担任中诚信托董事、董事长。2025年2月14日,李祝用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据中国人寿官网,目前已任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业内将此视作中诚信托将进行董事长人事变更的信号。不过截至目前,关于这一职位的变动尚未有公开核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