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通讯员贺斌
AI(人工智能)能读懂晦涩的政策文件,能设计出节能省电的绿色大楼,还能像一个精明管家一样调度整个园区的能源……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湖北人工智能领域应用交出的成绩单。

活动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摄)
10月19日,在武汉举办的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上,省经信厅集中推介了21家企业的24个AI拳头产品。它们涵盖了AI工作的舞台——平台类产品、运行的大脑——模型类产品,以及必需的体力——算力类产品,全方位展示了湖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硬实力。
明星产品个个身怀绝技()
其中,8大产品在活动现场通过视频进行了展示,可以说个个身怀绝技——
思高科技的Thingo通用智能体平台就像一个全能秘书,无论是写报告、做视频还是搭建网站,你动动嘴,它就能调动各种工具帮你完成,大大提升工作和决策效率。
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的机电AI生成式设计和智能建模平台,就像工程师的“神笔马良”。它利用“AI+BIM”技术,能自动识别图纸、智能建立模型、甚至提前发现管道“撞车”的问题,让复杂机电工程设计变得又快又准。
东湖高新集团的绿色低碳智控平台,可以依据国家零碳标准,为园区的建筑、交通、能源等“把脉开方”,量身定制最优的节能降碳方案,是园区的智慧能源管家。

活动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摄)
一批深耕垂直领域的最强大脑正加速涌现。中科凡语(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政务领域原创预训练大语言模型——智策大模型,是专门服务政府部门的政策专家。它能快速汇总、解读和分析海量政策文件,还能自动生成专业报告,让政务决策更科学、更高效。
科大讯飞的“元古大模型”,是全国首个地球科学领域的AI专家。它由讯飞和中国地质大学联手打造,能识别古生物化石图像、解读地质文献,为教学、科研和科普提供全链条智能服务。
中船凌久高科(武汉)有限公司的凌久“深思”DeepThink大模型生态,则是一位全能型选手,最大的特点是全国产化,既能服务于军事智能化,也能赋能民用信息化,安全又灵活。
如果把AI应用比作飞驰的智能汽车,算力就是让它们跑起来的动力源。湖北此次推介两大算力平台,正是保障未来AI之路畅通无阻的超级基石。
湖北移动的云枢算力调度平台,就像是一个智能的电力调度中心,精准连接了算力的“发电厂”和“用电户”,通过智能匹配,让企业可以像用电一样,随时、方便、便宜地用上算力,大大降低了AI创新门槛。
紫东太初云是国内首个多模态大模型原生协同云,也是首个全栈国产化万卡智算云。它为企业提供从底层算力、模型训练到应用开发的一站式支持,让企业可以“拎包入住”,专注于AI模型的创新本身,是AI创新的强大基石。
突出用为导向打造湖北样板()
除了亮成果,活动现场也回答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政府怎么扶?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对《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湖北省加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重点政策进行了解读。政策制定突出用为导向,着力为经济发展赋能、社会治理增效、人民生活添彩,全面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聚焦痛点、靶向施策,从算力、运力、存力、应用四个关键环节提供精准支持;其中最关注的是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等最新举措,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活动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摄)
活动现场,湖北首次认证并发布了106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并对30家企业代表颁发了认证证书。企业代表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长、计划部副部长周素飞表示,这不仅是对企业创新成果的肯定,更为全省AI技术的落地应用树立了清晰标杆。
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表示,将聚焦场景赋能,在融合应用拓展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分行业发布应用指引和场景机会清单。重点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200个垂直大模型和200个全国领先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培育推广人工智能应用的“湖北模式”“武汉样板”。
【责任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