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宏
近日,海南证监局发布公告称,首批6家金融机构已完成从事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备案,其中包括万和证券、金元证券两家券商。受访专家认为,跨境资管业务的发展,能够为我国资管机构带来丰富的业务机遇,驱动其不断提升核心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打开增长空间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是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探索。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试点业务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10月17日晚间,国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万和证券作为发行机构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获得海南证监局备案。万和证券将严格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义务,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确保依法合规开展试点业务。
同日,金元证券也表示,试点资格的获得标志着本公司在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为本公司跨境业务布局开启了新的篇章。未来,公司将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重点开发面向境外投资者的特色资管产品,通过精准的资产配置和深度的市场研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资管服务。
从两家券商的具体情况来看,万和证券和金元证券同为注册地在海南省的券商。万和证券注册资本为22.73亿元,为国信证券旗下子公司(持股比例为96.08%),目前设有46家分支机构,其中在海南省设有1家分公司和1家营业部;金元证券注册资本为40.31亿元,现有分支机构54家,其中在海南省设有1家分公司和3家营业部。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管试点业务的开展,将为参与券商打开多维度的发展空间。”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试点业务有利于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投资境内市场的新渠道。对于券商而言,通过设计并发行连接境内外市场的创新资管产品,能够帮助其扩大客户覆盖面、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强化跨境业务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中资券商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跨境资管业务日益成为券商开拓业绩增量的重要发力点。
在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看来,跨境资管通过将投资视野扩展至全球,能够使投资者捕捉到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周期和利率差异,有助于构建分散化、收益风险比更优的投资组合。同时,对于我国资管机构而言,发展跨境业务是驱动其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契机。跨境资管业务链条长、专业要求高,能够推动机构在宏观研究、汇率风险管理、全球交易执行等核心能力方面实现跃升。
此外,多家券商也纷纷披露在跨境资管方面的战略布局。例如,国信证券表示,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线,完善跨境产品筛选标准,丰富产品品类,提供涵盖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权益基金等多资产类别的产品池,满足客户多币种、多市场的跨境资产配置需求。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产品策略、资金募集以及合规风险管控等方面与万和证券加强协作,力争在跨境资管等国际业务及创新业务方面实现更多突破。
财通资管也表示,随着全球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需求愈发旺盛,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在跨境业务方面的探索,包括搭建国际业务团队、提升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积极完善相关业务资格等。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箱,为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投资服务,推动全球化战略纵深发展。
“与单纯的境内业务相比,券商开展跨境资管业务时需着重做好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余丰慧进一步表示,跨境业务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券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流动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此外,券商还需要重点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包括构建全球化的投资研究团队、增强交易执行能力、加强境外投资者金融知识与风险意识教育等,确保业务稳妥审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