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10月19日在上海开幕。论坛集中发布了五大类30项重大合作成果,包括政府部门间合作文件的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成果、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成果、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成果以及国际航运合作发展成果,彰显中国与全球伙伴协作在推动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务实行动。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表示,要聚焦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加快航运业绿色化、数智化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繁荣发展提供新机遇。一是坚定不移做航运业绿色发展的行动者,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和港口设施新能源动力更新,稳步推进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二是坚定不移做航运业智慧发展的赋能者,加快培育发展航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航运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水平。三是坚定不移做航运业合作共赢的贡献者,加强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推进航运领域规则互认和标准对接,共同完善全球航运治理体系。
本届论坛上,绿色航运走廊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上海港—墨尔本港绿色航运走廊联合倡议”、共建“青岛港—汉堡港绿色航运走廊”等行业合作成果发布。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和达飞在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上部署了具备全生命周期减碳排放能力船舶,标志着“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一阶段里程碑目标圆满完成。
中国船东协会分别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国际独立液货船船东协会、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三大国际航运机构正式签署海上运输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标志着中国航运业与国际航运领域核心机构的合作迈入深化发展新阶段。根据谅解备忘录,中国船东协会与三大国际机构将聚焦多个核心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政策协同上,加强海上运输增量政策领域的沟通协作,共同研判行业政策趋势;在产业升级上,重点推进绿色航运与科技航运领域的创新合作,助力行业低碳转型与技术迭代。各方探索多元化合作路径,包括联合开展专项研究、建立持续对话与技术交流机制等。
论坛的一大看点是航运业的“中国智造”。例如,中国海事研制的“我国首套S-101电子海图示范应用成果”亮相主论坛,该海图融合潮汐、潮流、高密度水深、富余水深、航行警告等智能航海数据产品,搭配船舶导航终端、便携式引航设备、互联网地理信息平台可实现动态水深实时显示,结合进出港船舶吃水展示安全可航区和不可航区实现乘潮通航航线规划。
航运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构建行业协同与合作。中国远洋海运董事长万敏就构建新型行业关系与合作生态提出六条建议:始终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建全球“韧性化”新服务;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航运“数字化”新生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航运融合,共创“智能化”航运新模式;促进绿色能源与航运深度融合,共筑“绿色化”新体系;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共育“高端化”人才;合力推动全球规则完善,共促“包容化”的全球航运治理。
在全球民航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智链”未来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表示,从中国民航的实践来看,数链智能绿色将让民航发展更具协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续性。“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民航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智慧民航建设从‘技术探索’迈向‘价值创造’新阶段。民航‘智链’实践,正在链通技术要素、链合产业生态、链接全球合作三个维度构建全新生态,为全球航空新格局注入新动能。我们要谋划和紧盯智慧民航建设、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三个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从生产力布局上加快推动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