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安宇飞
中国无人机产业正从各地“一拥而上”的同质化发展模式走向“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下称“直博会”)近日举行,本届直博会的一大亮点是新增了低空经济展示区域,集中展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最新进展。
特别是京津冀在本届直博会中首次组建了低空经济展团,联合展示了无人机和新型航空器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创新成果。和珠三角、长三角的无人机版图不同,京津冀在无人机研发和应用上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
以天津为例,天津拥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空港国际物流区等科研和应用力量。
在科研端,9月份,天津大学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聚焦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的高校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都加速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新兴专业。
在应用端,天津港保税区依托“制度创新+场景开放”加速低空经济开拓应用场景。2024年7月,临港控股获批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165.3平方公里的低空空域使用权,涵盖化工巡检、海岸线巡检等多样化的无人机飞行场景。参加本届直博会的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无人机表演的“主力军”之一,天津企业在无人机应用领域大放异彩。
纵观全国,珠三角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市场优势,在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创新、商业化落地方面领跑全国,长三角依托完整的eVTOL及新能源产业链,在工业级高端无人机领域建立竞争优势。这种区域特色发展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在不断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曾表示,发展低空经济要因时因地制宜,防止“现在一哄而上,将来一哄而下”的现象发生。
本届直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企业各展所长,意味着中国无人机产业一定程度正朝着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态势前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协同正悄然形成中。这也将助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飞”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