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普及率为36.5%。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10月20日 10:12,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强势上涨4.00%,成分股中际旭创(300308)上涨12.23%,新易盛(300502)上涨9.16%,优刻得(688158)上涨6.74%,协创数据(300857),芯原股份(688521)等个股跟涨。人工智能ETF(515980)上涨3.95%。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17日,人工智能ETF近3月累计上涨45.34%。

流动性方面,人工智能ETF盘中换手2.51%,成交1.92亿元。规模方面,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74.35亿元。资金流入方面,拉长时间看,人工智能ETF近7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2.44亿元。
政策面方面,科技部定调 “十五五” 为科技强国关键攻坚期,强调科学谋划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直接利好前沿科技研发、核心技术突破相关领域,为产业升级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中信证券称,当前A股最大的结构性基本面线索依然是中企出海。4月后的TACO经验加上中国底气的增加,导致不少投资者调仓时犹豫不决,给了红利板块阶段性高切低并获取超额的机会,但这只是旧逻辑下的轮动,并非新的主线。新的线索是中国长期且系统性的保障资源安全、产业链安全和领先技术安全的战略意图,红利轮动结束后,需密切跟踪可能贯穿明年的新线索,包括产业链安全和端侧AI。
在这样大的产业趋势背景下,人工智能指数更需要在市值居中或偏小的公司中,发掘潜力黑马公司,才能进一步跟上产业节奏。由此,华富人工智能ETF(515980)通过季度调仓、AI营收占比和成长性指标进行选股和加权,可以更灵敏把握产业内景气趋势变动,覆盖全面但不失锐度,例如最新的9月调仓中,指数及时止盈阶段性高估的光模块龙头,增配算力扩散受益的服务器,以及产品力提升的AI+消费电子应用。既为投资者提供全面覆盖AI产业的指数投资工具,也依靠独有的编制方式,进行基于景气度变化的子行业轮动,以期增厚收益。这种稀缺的“半主动”的Smart Beta指数产品,更适应当前景气趋势持续向上的产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