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顺义馆)开幕。

(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现场。张英英/摄影)
作为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本届大会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2.0》(以下简称“《宣言》”),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
根据《宣言》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助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交了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和承诺,超过75%的国家自主贡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国也在会议上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远见,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注入了强劲信心。
《宣言》指出,风电能够在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关数据显示,“三北”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平衡,可提供最低成本的电力供应;中东南部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空间广阔;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源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7亿千瓦,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风电正迈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时代。
面对“十五五”风电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宣言》倡议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期待国家主管部门加紧完善体制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形成真正适应高比例风电的市场机制,借助市场化手段促进风电发展。同时,围绕大基地风电、海上风电、乡村风电等重点领域,健全管理体系,激发市场潜能。
随着风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全社会低碳发展诉求,多能互补、多产业融合的集成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宣言》呼吁推动风电集成化融合式发展。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着力完善绿色氢氨醇、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拉动,推动技术加快成熟。加快对以绿电制氢氨醇为代表的多能转换技术的探索与示范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发挥风电的聚合效应,将风电的产业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