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宣布,国行iPhone Air手机将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iPhone Air是一款完全取消了实体SIM卡槽的手机,是国内首款采用eSIM卡(嵌入式SIM卡)的智能手机。
iPhone Air在今年9月就已经全球发布,但因为当时中国大陆市场的eSIM手机业务商用许可尚未落地而未能同步开启发售。
10月13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并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开通eSIM手机业务。这意味着国内手机将正式迈入“无卡时代”,eSIM技术在正式从物联网、智能穿戴领域向手机端延伸,迈入商用落地新阶段。
随着eSIM技术商用的开闸,国产品牌也正快速跟进。10月16日,OPPO宣布全新发布的OPPO Find X9系列将推出支持eSIM的版本,开售时间为今年11月。vivo、荣耀、华为都有eSIM手机相关规划。
年底总数或将突破10亿
eSIM技术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相较于实体卡手机,eSIM有助于节省手机内部空间,推动机身设计更轻薄、提升防水防尘性能,同时在套餐切换或号码更换更为方便。
作为新事物,eSIM手机受到消费者追捧。据运营商此前披露的数据,中国移动在eSIM预约通道上线4小时内排队人数突破15万;中国联通截至10月13日晚的预约量也接近7万。
eSIM手机虽然在国内还属于新事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应用已进入规模化阶段。美国依托苹果生态推动智能手机eSIM渗透率快速提升;欧洲以车联网为核心场景,受政策驱动车载eSIM出货量大幅增长;日韩则是将eSIM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在智能表计、工业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到10亿;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长至69亿,届时eSIM将占据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
中金公司表示,eSIM产业链是一个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平台管理、运营商服务、设备集成和最终应用的复杂生态系统。随着产业链对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深入,看好eSIM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成熟。
多家公司透露业务布局
A股市场上,除三大运营商外,还有多家公司已布局eSIM业务多年。
紫光国微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已成功推出并量产多款符合GSMA及国内通信标准的eSIM产品,并专门针对“AI+5G+eSIM”融合应用新场景完成了技术布局与产品储备。
东信和平自主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和eSIM物联网管理平台系列产品成功获得GSMA安全认证。
美格智能有成熟的eSIM解决方案,并且在4G/5G芯片平台上都有大规模量产。
楚天龙的eSIM相关产品与服务已通过中国联通产品备案,并积极跟进其他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进展。
万马科技已经持续多年开展eSIM业务,是首个同时提供支持全系标准的eSIM方案提供商,目前已经应用在车联网领域。
概念股年内大幅上涨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10月20日收盘,今年以来eSIM概念股平均上涨42.42%,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6股累计涨幅超50%,分别为恒宝股份、东信和平、澄天伟业、新恒汇、楚天龙、美格智能。
以最新收盘价与年内高点相比,不少概念股回撤显著,如宜通世纪、美格智能、广和通、移为通信、恒宝股份、楚天龙、福日电子等回撤幅度均超30%。
机构关注度方面,数据宝统计,合计有14只eSIM概念股获得券商机构“积极型”评级(含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其中8股获得10家以上机构评级,包括中兴通讯、广和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美格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