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对“沉睡”账户开展集中清理工作。
近日,西安银行公告,拟于11月14日对长期不使用的个人和对公结算账户、直销银行账户进行清理。这并非个例,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下半年以来,至少有近10家银行宣布对长期不动账户进行清理。其中,部分银行建立长效监测机制,每日滚动监测相关账户情况。
银行更新认定标准
西安银行公告,此次清理账户的范围涉及该行长期不使用的个人和对公人民币结算账户、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其中个人账户包括借记卡账户和活期存折账户。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下半年以来,已有兴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湖北远安农商行、葫芦岛银行等近10家银行发布了相关账户的清理通知。不过,各家银行最新公告细则中,对长期不动账户的认定略有差异,如账户余额低于十元至百元不等,最低无交易时长也分为半年、一年、两年等。但总体来看,长期不动账户具有“长期无主动交易”“低余额”等两个特征。
其中,以兴业银行近日调整的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为例,从认定细则看,该行纳入长期不动户治理的账户范围较此前有所缩小。
调整前,兴业银行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为账户余额为100元(含)以下,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连续180天(含)以上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除外)。
调整后,该行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将账户余额要求改为10元(含)以下,并将未发生非结息交易的最长年限从连续180天(含)放宽至连续365天(含)以上。
筑牢风险防火墙
往前追溯,银行业针对长期不动账户的“大扫除”持续已久。早在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就组织开展了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
“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银行会通过电话、短信、官方APP或微信推送等方式对该类账户发送提醒提示,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
长期不动账户、“沉睡”账户有何危害?业内人士介绍,该类账户久未使用,持有人很难关注到账户变动,一旦个人敏感信息泄露,极易被不法分子租用或者买卖,进行洗钱、电诈等非法活动,成为转移资金通道工具,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清理“长期不动账户”有多个积极意义:一是帮助金融消费者唤醒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减少银行账户、系统资源的无效占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服务;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降低“长期账户”潜在风险,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
受限账户可到柜台恢复
随着治理深入,部分银行对于长期不动账户监测走入常态化。兴业银行近期公告,自10月15日起,该行将按照调整后认定标准每日滚动管控符合条件的账户,采取限制资金进出的保护措施。
对于确有使用需求的账户持有人,多家银行建议,应在收到银行提示时尽快办理一笔存取现、消费或转账业务。同时,被限制使用的账户,持有人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折),至银行网点进行客户身份核实,风险排除后,一般可重新激活使用。
“不同银行认定长期不动账户的标准不一样,从10元到100元、1000元的都有。”有银行工作人员提醒,持有多个银行账户的客户需注意不同银行的管理规定,避免混淆,导致账户余额或交易频次不达标,确无使用需求的账户,也应及时主动注销。
若储户在长期不动账户中存有小额资金,且后续并无激活账户的意愿,该笔资金也并不会丢失。工作人员解释,若逾期未办理激活手续,将视同自愿销户,账户中存在未被取出或划转的资金,将会被转入专户中由银行代管,资金的归属权始终属于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