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王小伟曾剑
近日,在一则“拿下特斯拉50亿元订单”的传言影响下,三花智控股价波动明显,公司紧急发布市场传言不实的澄清公告。还原这家公司股价波动全过程,“虚假信息炮制—社交媒体传播—AI模型背书—触发量化策略—市场情绪共振”的闭环链条浮出水面。
三花智控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包括三六零、慈星股份等公司都曾被市场热点概念傍身,一些虚假消息扰动上市公司股价,多数市场人士认为“数字流水线”模式暗藏其间。尤其在这些案例的传导环节,一方面,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高频出现,甚至实现跨国传播;另一方面,AI技术加持放大了外溢效应,“语料污染”成为搅扰股价的始作俑者。这是否已经演化为新型“抢帽子”交易,其间是否暗藏某种股价操纵产业链,成为市场关切。
“小作文”疑团
沿着时间线回溯,“三花智控拿下特斯拉50亿元订单”已在网络上铺垫了很长时间。
早在9月下旬,便有发帖称,“9月22日,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达超5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订单。”消息很快引发大量自媒体跟风报道。
根据记者统计,10月初到10月中旬,至少有9家自媒体发文称,三花智控获得特斯拉50亿元机器人订单;部分文章甚至称“消息来自于(上市)公司高调宣布”。
在此期间,此则消息在市场上高频转换。10月8日,曾经有博主发文明确“上述50亿订单落地”,后来该用户账户又被快速注销。
“小作文”对A股相关公司股价的影响早有发生。2023年,上海机场与某央企免税企业重签协议的“小作文”一度引发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增长持续性的质疑,公司股价盘中大跌。随后,两家公司均予以否认。
“小作文”的信息源并非只局限在境内网络平台。在三花智控案例中,境外账号也开始产生较大影响。
10月中旬,X平台某账号发布英文消息,称特斯拉已向三花智控下巨额订单。该账号长期专门发布特斯拉相关消息,粉丝规模超过5万。其他境外账号很快对该消息跟进传播。
上海某机构人士对此分析,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具备成熟产能,在国际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倘若国际供应链大订单上新,二级市场资金必然愿意对A股供应商价值重估买单。
未经核实的消息在内外之间转译,直接触发了股价波动。10月15日晚间,三花智控深夜公告,近日关注到网络媒体上有大量关于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经核实,该传言不属实;公司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2025年10月15日公司亦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AI加持影响外溢
国内外“小作文”互通所引发的外溢效应,在AI的加持下快速放大。在部分案例中,大模型之间会进行技术层面的交叉验证,而后得出模糊的“虚假事实”,进而影响标的公司股价。
10月15日晚,记者以“三花智控”、“特斯拉”为关键词分别在豆包、DeepSeek上搜索。其中,豆包回复称,三花智控和特斯拉在2025年被纳入Optimus人形机器人一级供应商名单,独家供应旋转、线性执行器总成,单机价值量高达5万元,占整体成本的40%。之后,17日午间传出特斯拉已向三花智控下达了价值6.85亿美元的线性执行器订单,计划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
DeepSeek的深度思考显示,其综合多份报道,均提到关于特斯拉50亿元订单的传闻及三花智控的回应。DeepSeek认为,相关信息来源都引用了官方回应,可信度较高。“总而言之,三花智控与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是确定的,但其是否获得机器人天价订单目前仍是未经证实的市场传闻。”
随着三花智控当晚澄清公告的出炉,目前前述回复都已做出调整。主流判断认为,这体现出大模型的被动性和延时性。
模型直接引用未经核实的信息,客观上充当了虚假信息的传播者。而虚假语料污染大模型,进而形成“AI嘴替”,此前已有案例。
今年第一季度,记者曾在纳米AI搜索输入“三六零投资过DeepSeek吗”的提示词,得到的答案是,360集团曾作为早期投资方之一,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支持DeepSeek的AI技术研发。此外,AI答案还明确,投资过DeepSeek的公司包括慈星股份、华胜天成、并行科技、诚迈科技等多家。但这些回答经不起检验,包括慈星股份、华胜天成等在内的多家公司董秘随后辟谣。
一些平台的自媒体账号所杜撰的虚假信源,成为“AI语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信通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当在特定论坛连续发布百余条虚假信息后,主流大模型对对应问题的回答置信度就会从百分之十几快速飙升。这就像在纯净水中滴入墨水,当污染源足够密集,整个知识体系都会被扭曲。如果没有新的真实语料覆盖虚假语料,就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
百度AI团队人士对记者介绍,AI技术原理往往会导致幻觉难以避免,有可能是预训练阶段就打下“有毒”地基,也有可能在后期遭遇“加权投喂”。他同时强调,各大厂商也在对语料污染和AI幻觉问题加速治理,尤其通过技术迭代与治理框架协同,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
应用侧也在形成新的演绎路径。从三花智控案例来看,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交叉印证的虚假信息,往往会进一步发酵,可能会触发量化策略的自动化交易逻辑。
前述机构人士表示,不少量化系统会爬取垂直类自媒体账号的即时信息,尤其信息中出现数字时,就会更加敏感。“比如,订单的金额,会影响到量化抽调资金的入场规模,这往往会在二级市场层面引发波动。”
从10月15日盘后数据来看,游资、机构、北向资金竞相涌入三花智控。其中,买方前五席位合计买入17.95亿元,同时卖出近17亿元;卖方前五席位合计卖出13.39亿元,同时买入10.14亿元。知名游资“章盟主”常用席位的某券商营业部,当天净买入超过6.8亿元,股票异动叠加短线资金特征明显。
传播链有待“清污”
前述机构人士就认为,从多起“语料污染”频繁扰动上市公司股价案例来看,社交媒体的信息操控、AI模型的语料污染、量化策略的脆弱性都在发挥作用。其间是否已经构建成一条“数字流水线”,成为部分受访者的新担忧。
虚假语料提供方主要来源为账号“马甲”——一些账号多地、多次散布未经证实的谣言,喂养给AI大模型错误答案,给AI“洗脑”。
前述信通院人士对记者拆解了可能存在的“打法”:通常来看标准作业流程包含三个阶段——首先通过自动化脚本在多个平台同步投放虚假信息,接着利用爬虫技术加速搜索引擎收录,最后用污染后的AI回答进行裂变传播。
频繁制造“假利好”的动机是什么呢?前述机构人士认为,不排除背后存在利益链条的可能。
“在这样的链条下,一方面刺激量化自动跟进,另一方面也能吸引部分游资甚至散户等短线资金跟风,这显然可以为前期资金出货提供便利条件。”前述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说,这与直播荐股模式异曲同工。
慈星股份等多家公司都曾在互动平台强调网络信息源头重要性,投资者也需要“注意甄别网络信息源头,理性判断,谨慎投资”。北京某公司董秘也表示,当谣言所涉及上市公司未主动澄清时,普通投资者难以甄别信息的真伪,上市公司应及时关注股价表现、及时跟踪舆情情况、及时给出准确回复。
语料污染以及AI幻觉问题,已经受到业内关注。此前,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就曾指出,应预防大模型生成“幻觉数据”充斥互联网带来的危害,从技术研发和管理机制上构建可信的信息环境。
前述百度人士认为,有必要从优化大模型技术、完善监管与法律、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入手,构建数据治理框架,确保AI知识库的纯净度,这是数字时代另一种维度的信息安全。
尤其在金融、医疗等领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AI和量化交易背景下,虚假信息的影响力往往呈指数级增长,需建立多层次的信息防护体系。”前述信通院人士表示,放眼到整个数据产业,面对互联网上新增的海量原始数据,也有必要尽早构建完善的数据内容维护、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为整个链条持续“清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