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有4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度的分红预案。从预案的细节情况来看,大部分公司对于现金分红给出了一定的范围,例如,不超过相应期间的净利润,或者不超过相应期间净利润的一定比例。
从进展情况来看,有5家上市公司的预案处在“董事会预案”阶段,其余40家上市公司的预案则处在“股东大会预案”阶段。
对于提出预案的原因,多数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提及“回报投资者并树立股东对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资本市场分红热潮彰显企业实力与市场信心。45家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主动分红,展现企业盈利韧性与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为自身和资本市场注入活力。
从相关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可知,分红与公司经营状况的匹配度也成了“标配”。
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显示,为更好地回报投资者,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公司董事会拟定的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元(含税)。本次利润分配预案综合考虑了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未来资本开支等因素,与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相匹配。
深圳市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观察,今年前三季度,A股非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速保持在8%左右,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1%,为季度分红奠定基础。
长期来看,为更好地回馈投资者,制度化、科学化地分红尤为重要。
“建立清晰分红指引机制,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金,实现市值提升。”陈兴文建议,上市公司需结合本土实际与国际经验,优化分红政策,在满足投资者回报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包金刚建议,上市公司将分红规则写进章程,例如将分红比例与业绩增速挂钩,让分红“可持续、可预测”,并向市场传递“成长与共享并重”的信号。同时,分红频次可从“一年一次”到“一年多次”。可以采用“中报+三季报”先行小额派现的方式,例如,“中报+三季报”分别派出全年股息的30%、20%,年报再结清剩余50%,既降低一次性除权冲击,又使长期资金每个季度都有现金流入,减少股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