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1 02:12:41 股吧网页版
近3000亿元“准财政”工具资金到位 重点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3000亿元“准财政”工具资金到位

  重点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截至10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1893.5亿元、1001.11亿元,合计近3000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分别为2.8万亿元、1.26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29日明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受访专家认为,作为“准财政”工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将对提振四季度总需求与稳定信贷增速发挥积极作用,也有望为明年实现经济“开门红”保驾护航。

  新工具加速推进落地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推进落地。

  从投放节奏看,呈现“快速落地,高效推进”的特点。记者了解到,经监管部门同意,9月29日当天,国开行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农发行同日完成基金公司注册、营业执照领取、基本账户开立、注册资本金到位等相关工作,并实现104.83亿元的首批基金投放。

  从投放结构看,为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经济大省获得重点支持。截至10月17日,国开行已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农发行向12个经济大省投资项目407个,共计671.36亿元。

  同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显著。截至10月17日,国开行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农发行主动对接和挖掘优质民间投资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法合规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民间投资项目23个,合计93.59亿元。

  从项目覆盖领域看,除了兼顾传统基建外,重点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体现扩投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据兴业证券固收团队统计,从样本项目投向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用于能源项目,总投资占比54%;新质生产力、交通基建及物流领域的总投资分别占比24%和14%;市政园区、农林水利等领域的总投资分别占比4%和3%。国开行披露数据显示,已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项目投放710.5亿元,占比37.5%。

  记者了解到,此次5000亿元额度中的20%(即1000亿元)须定向支持民营企业。在天风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杰看来,这一规定或主要出于两层考虑:一方面,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明确聚焦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在此类前沿创新领域具备更强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动力,投资活力相对更强;另一方面,近年来民营企业投资活力不足,民间投资信心亟待修复。

  已有民营企业“跃跃欲试”。例如,芯联集成10月16日晚公告称,拟向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8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期限为5年。

  数万亿元杠杆效应待释放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将发挥对信贷和其他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市场普遍关注的是,该工具能对投资产生多大的提振作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等方式筹措的资金,不得超过资本金总额的50%。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监、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测算称:假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占项目资本金比例为50%,有望撬动约4万亿元贷款,拉动贷款余额增速1.5个百分点、社融增速1.0个百分点;该工具有望撬动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6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的测算更为乐观。他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投资约6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基建投资总额的24.4%。王青预计,工具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至4个百分点。其中,年内有望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加快1至1.5个百分点,将带动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不过,在实践中,杠杆效应的发挥仍受多重因素影响。王青称,未来新型政策性工具能够撬动多少投资、能否适时发挥稳增长作用,还要取决于地方财力、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以及银行配套贷款规模等因素。

  “若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能在年内全部完成支出,并发挥出预期中的杠杆效果,将有望保障四季度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并为明年实现‘开门红’打下有利基础。”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点评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