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矫月)10月17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共建自贸港共享新机遇”为主题,这不仅是一次产业要素资源的精准对接,更是一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为中国制造业有序转移、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海南动能”。
开幕式上,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推介与封关政策权威解读,如同向外界递出了一张张“金色名片”,系统展示了海南不可复制的“三度一色”优势(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和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介则清晰地勾勒出海南未来产业的“路线图”。
在各方通力协作下,本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截至10月17日,海南全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累计签约项目238个,总签约额超千亿元。活动期间,成功促成110个项目集中签约,此外还有一批项目正在考察洽谈中,重点涵盖四大重点产业领域。
签约仪式共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聚焦区域合作与产业布局,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中石油南方勘探25亿元福山油田CCUS项目、中国黄金集团全产业链布局等;第二轮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13个高技术项目落地生根,涵盖海口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三亚深海装备电池、文昌国际航天城火箭贮箱等项目;第三轮实现全岛多点开花,9个特色项目各放异彩,涉及海口电池正极材料、澄迈数字经济、临高微电网等领域,展现了海南产业的多元化布局。
随后,落地企业代表分享了其在政策红利下的快速发展与实践经验。邓白氏、先声药业、澳斯卡粮油作为不同领域的典型企业,展现了自贸港政策在粮油加工、数据服务与医药创新方面的多元赋能。
规格高、准备足、诚意足,是本次活动备受关注的关键。10月17日下午,四场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同步举行。
现代生物医药及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与乐城先行先试政策叠加优势,吸引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一批重点企业签约合作,展现出海南自贸港政策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强劲赋能效应。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海洋装备、清洁能源装备、游艇船舶维修制造等领域,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体现了海南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国家战略、辐射海内外市场的独特发展路径。
商业航天产业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在卫星研制、发射服务、数据应用和交易等关键环节,签约落地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助力海南打造商业航天新高地。
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推进5G-A和“万兆自贸港”建设,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数据流动、半导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领域,引入多家数字科技头部企业,努力“向数图强”。
10月18日,参会嘉宾分五路赴海口国家高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先行区、老城科技新城、定安塔岭工业园等地考察。通过此次多路考察,参会企业家纷纷表示,对海南各区域的产业定位、政策环境与服务能力有了更加系统、直观的了解,本次考察调研有效搭建了政企对接、产业协同的沟通平台,为后续推动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海南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