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70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克拉玛依市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油气产业为骨筑牢城市根基,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赋能城市发展新局,以文旅融合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在茫茫戈壁蹚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硬核支柱撑起油城根基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发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为国家能源事业掀开崭新一页;1959年9月19日,白碱滩193井成功出油,成为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1960年,克拉玛依原油年产量占当年全国石油产量的近四成……如今,这座能源之城油气生产将突破2000万吨当量大关,为克拉玛依这座资源型城市矢志奋斗、能源报国写下生动注脚。
亮眼答卷的背后,有政府谋篇布局、强基护航,有企业深耕主业、提质增效,有科技破局开路、创新赋能,还有万千石油人坚守岗位、接续奋斗。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在保障石油石化产业稳产上产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石油石化企业进行技术突破与创新赋能,让传统产业不断迸发新活力。
立足本地油气资源禀赋,克拉玛依以技术革新为抓手,不断挖掘油气资源宝库,成功探明玛湖油田和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两个10亿吨级特大型油田。同时,克拉玛依大力攻关老油田稳产技术,原油产量已连续24年稳居千万吨以上,稳住了能源基本盘。
克拉玛依炼油化工产业也不断向高端化攀升。独山子石化公司可生产16大类500多种石化产品,每年供应新疆1/4的成品油、90%以上的橡塑制品原料;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可生产各类化工产品200多种,是世界级环烷基产品基地、国内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石油重要的稠油加工、高档润滑油和沥青生产基地,变压器油达国际水准。
顺应时代潮流,克拉玛依大力推动本地石油石化企业布局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赛道。在智能化方面,新疆油田公司“智能油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雪豹一键压裂控制系统成功进行国内首次远程压裂试验,独山子石化公司先后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第十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新疆油田煤电联营一体化项目年内将累计实现驱油注碳量突破180万吨,建成稠油生产替代天然气能力2.4亿立方米/年,规模化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驱油,年注碳量超过50万吨。
坚持创新驱动,克拉玛依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克拉玛依原油年加工能力达1600万吨,乙烯年产量超140万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航空煤油基地。独山子石化公司突破高端环保橡胶技术瓶颈。克拉玛依地方企业20万吨/年EVA项目填补新疆空白。
克拉玛依积极主动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走出去”。目前,全市已有22家油服企业在1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高端化工产品出口、产品技术服务、油气装备出口等方面实现快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近3倍。
三驾马车驱动城市转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克拉玛依主动拥抱绿色化、数字化的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落地的克拉玛依样本。
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数字经济是克拉玛依城市转型攻坚战的关键破局点。2024年,克拉玛依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9.4%、113.4%、10.1%,多条赛道跑出“加速度”。
手握5500平方公里优质风、光资源,克拉玛依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资源向产能转化。截至2024年底,全市布局22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878万千瓦,今年还加速推进60万千瓦光伏发电(配套120MW/240MWh储能)项目建设。
在氢能这条新兴赛道上,克拉玛依同样走在全疆前列:发布首个氢能三年行动计划和“氢二十条”产业支持政策;新疆油田264万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克拉玛依首座油气氢综合能源站,开通氢能公交专线。从政策设计到场景落地,“中国西部氢都”的规划正一步一步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如果说新能源产业是克拉玛依推动城市转型的“绿色动力”,那新材料产业就是“关键落子”。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产品行业领先、替代进口;晶品12吉瓦高效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填补了新疆高效单晶硅生产制造空白;浆态床加氢、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将劣质重油“变废为宝”……克拉玛依在化工、硅基、碳基三大领域实现全线突破,让“克拉玛依制造”在国内外舞台上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数字经济的崛起,让克拉玛依实现从“能源之城”向“算力之城”的美丽蝶变。目前,克拉玛依建成碳和液冷数据中心等6大数据中心,拥有6.5万个标准机柜,建成算力规模超过2万P,跃升为全疆第一“算力新城”。
依托雄厚的算力基础,今年4月,在克拉玛依(上海)智能算力产业推介会上,克拉玛依与36家单位签署算力战略合作协议,拿下143.73亿元“大单”。此外,还承接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西北数据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等重点项目,并与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经信委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疆算入京”等合作模式。
截至今年9月,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40%;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81.82%。
文旅盛宴引来游客万千
从春日里随风筝冲上云霄的欢声笑语,到克拉玛依河畔文艺展演中升腾的烟火气;从独库公路零公里处点燃的仲夏夜狂欢,到新疆特种旅游节里跃动的探险激情……克拉玛依的四季,总是不落幕的文旅盛宴。这一切的底色,是黑油山下汩汩涌动的油泉,是世界魔鬼城里亘古奇绝的壮观。这座“荒野之旅时尚之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热情拥抱八方来客。
克拉玛依旅游接待人数由2021年的1120.48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232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约27.55%,旅游收入由71.35亿元增至140亿元。
大美油城的广为人知、广受好评是克拉玛依坚持深耕文体旅融合的实践成果。近年来,克拉玛依聚焦“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兴旅”的文体旅融合发展之路,深入挖掘自身工业基因和雄阔自然风光,将油城大地建设成美丽、宜居、文明的幸福港湾,打造成国内外游客的“诗和远方”。
为让游客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克拉玛依打造包含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魔鬼城景区在内的19个A级旅游景区,新增国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精品旅游线路10条。从欣赏美景到逛街购物、享受美食,全方位覆盖游客游玩需求。
与此同时,新疆特种旅游节等多彩活动让游客的旅程锦上添花,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以及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也让游客有了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此外,克拉玛依深入挖掘本地文旅资源,开发“独库礼物”“油城印象”“玛依姑娘”“遇见雪豹”等8个特色文创系列产品,其中4个系列纳入“新疆礼物”名录,让文旅记忆可带可藏。
克拉玛依锚定“体育之城”建设目标,构建起“专业赛事+全民健身+特色项目”的发展矩阵。克拉玛依马拉松等多项品牌赛事火热开展,在全民健身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为运动员加油呐喊。
文旅发展既要让游客“走进来”感受魅力,更要让克拉玛依的美“走出去”迈上更广阔的舞台。依托上海援克、兵地油协同机制,克拉玛依举办多场文旅推介会,让油城之美亮相上海、新疆塔城等地。
70载砥砺奋进,克拉玛依实现从戈壁向明珠的蝶变。未来,克拉玛依将继续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让石油根基更稳、新兴产业更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数据来源: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