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府乔治市壁画街,一家水果店的经营者阿南对记者说:“9月1日起,槟城州已实施强有力‘限塑’行动,超市、商城、便利店、餐馆等固定商业场所都不允许发放塑料袋。”
在另一街区的“万香饼家”糕点店,柜台前醒目地标注着:消费68林吉特(1美元约合4.2林吉特)可获赠一个手提袋。店主艾伦热情地展示店里特别设计的可重复使用手提袋,“袋子以马来西亚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图案为装饰,让客人留住对马来西亚的回忆。”
作为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州,槟城州拥有众多岛屿且海岸线长,大量难以降解的废弃塑料袋进入水体、海洋,严重破坏当地环境。2009年,槟城州推出“不提供免费塑料袋”措施,是马来西亚较早实施“限塑”政策的州。经过多年试行,槟城州不少民众已养成自带购物袋的意识。2025年,槟城州开始分阶段实施“日常无塑料袋”政策,3月1日至8月31日为过渡期,零售商、超市、便利店逐步停止提供塑料袋,改以布袋或以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购物袋。9月1日起进入全面执行阶段,商家不得提供任何塑料袋。只有在传统集市、路边摊短期内暂可继续使用塑料袋。
“过渡期的前3个月,我们向公众免费派发10万个可重复使用环保袋,为忘带自备袋的顾客提供便利。”槟城州绿色理事会总经理陈美玲说。该组织定期邀请市民将自家一周内的塑料垃圾带到指定地点,由专业人士分类、称重并分析来源,帮助家庭科学减塑,同时组织“旧衣改袋工作坊”活动,邀请居民将家中废旧衣物裁剪缝制成个性化的购物袋。槟城州多所中小学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学生们利用回收材料制作艺术品,在食堂推行“自带餐具日”,并组成“绿色小队”巡查校园,劝导同学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当地一些大型菜市场则定期举办“无塑购物日”,摊贩们用香蕉叶、牛皮纸、竹篮等天然材料替代塑料包装。
日趋严格的“限塑”政策推行后,乔治市更加清洁的街道和绿色的消费场景提高了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为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城市赢得赞誉。“‘限塑’举措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反映马来西亚的低碳愿景,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一致。”槟城州房屋与环境发展委员会主席孙达拉祖表示。
除了槟城州,沙巴、雪兰莪等州也相继推出类似的“限塑”政策,助推马来西亚国家层面加快制定统一的塑料管理战略。马来西亚政府还组织发起公众行动,强化环保意识,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国家清洁日”。
(本报马来西亚乔治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