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20日电(记者陈云富)航运服务业发展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上海航运服务业发展态势如何?面对航运业的转型趋势,航运金融保险如何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在20日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当前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凝聚共识。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民在致辞中表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与保险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支撑,近年来上海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在航运融资方面,上海通过落地全国首单转型金融贷款、ESG挂钩银团贷款以及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化质押融资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与数字赋能提供坚实的动力;在航运保险方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位突破1亿总吨,同时在航运交易与衍生品方面,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累计成交超5.3万亿元,为全球航运、物流、货主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也表示,随着国际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航运金融与保险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航运指数期货上市以来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国外同类品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成立,搭建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并稳步推进航运保险“中国条款”的制定,我国在国际航运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对于国内航运保险市场的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柳鹏介绍,根据国际海上保险联盟的统计,2024年我国海上货运险保费收入排名世界第一,船舶险保费收入排名世界第二,而上海已成为区域航运保险中心,其航运保险保费收入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作为高端航运服务的重要代表,航运金融与保险正持续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董事长许立荣表示,在金融衍生品、保险服务、跨境结算、融资等方面,航运金融与保险为航运安全、贸易便利和绿色转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行业变革正呼唤航运金融与保险展现更广视野、更强能力、更大作为。
在许立荣看来,变乱交织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的规则环境,显著增加了全球航运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航运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航运金融与保险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推动行业寻求风险缓冲、稳定市场预期。同时,随着绿色低碳产业新技术推动船用能源革命逐步成为现实,以及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应用,航运金融与保险更需要发挥保障功能,共同参与转型过程。此外,作为航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最具联动性和协同性的节点,航运金融与保险应秉持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形成风险共治、信息共通、发展共赢的良性生态。
航运转型的持续推进也正给航运金融与保险业带来新的机遇。“对于航运保险,我们迎来了政策、市场、产品、技术四方面的利好。”柳鹏表示,我国是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船队规模世界第一,同时随着绿色低碳和数智化转型的加快,新能源船舶、低碳运输等需求为航运保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目前,航运金融与保险业也正加大布局新赛道,提升市场影响力。“我们的出发点不是简单修改条款,而是重构一个体系。”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徐峰介绍,面对新能源船舶的新风险,以条款创新为考量,历时一年多的调研,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联合会员单位已形成新能源船舶保险条款和配套附加条款。
在徐峰看来,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趋势,包括氨燃料、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探索,给航运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多元的路径,但也带来新的风险挑战,比如氢能储存安全性,新能源加注环节的操作风险,都是需保险业回应的新课题。航运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必须紧跟行业变革的步伐,为新能源航运的发展“保驾护航”。
论坛还发布了三项成果。其中,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编委会油品运输专业委员会正式发起设立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标准体系。该体系具备灵活性、公平性与合规性三大优势,是建立在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指数(CCTFI)基础上进行的完善优化,具有较大的推广潜能与规范价值。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突破1亿大关”成果则展示了其作为亚洲最大保赔协会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据介绍,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数由1984年成立之初的47万增长至当前的1亿,年均增长达14%。
此外,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发布了“电动汽车航运火灾减损方案”。据介绍,这一方案打通了“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链路,大幅降低电动汽车海运途中因电池热失控导致的沉船风险,为有效化解新能源汽车出口海运中的重大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路径,助力维护我国航运金融稳定与产业链安全。
据悉,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由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