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深地能源开发高端论坛暨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秘书处工作会议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世界能源大学联盟主办,以“深地赋能·低碳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能源领域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能源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方向。
开幕式由中石大副校长张广清主持,中石大党委书记王同奇,世界石油理事会副主席李鹭光,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出席,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阿联酋等20余个国家的100余名院士、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
王同奇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聚焦深层深海资源、地热能等领域,汇聚中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顶尖专家,搭建起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推深地能源科技创新,深化青年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为全球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李鹭光说,深地能源是传统能源领域的“新前沿”,更是连接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桥梁”。世界石油理事会始终致力于搭建国际能源对话合作平台,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低碳转型。他希望与会各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深化创新成果转化,为全球能源安全与低碳技术发展增添新动能,并表示理事会将持续支持中国能源界探索,助力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与技术创新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刘晓东表示,昌平近年聚焦打造国际影响力能源谷,依托高校创新资源,实施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已成北京先进能源产业主阵地。此次大会汇聚国内外专家,将为深地能源低碳开发带来新思路、新机遇。
阿联酋哈利法大学副校长阿什拉夫·阿明·阿卜杜·纳杰达维、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副教务长萨拉瓦南·穆提亚、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中巴卓越工程师学院巴方院长克里斯蒂亚诺·皮亚克塞克·博尔热斯等世界能源大学联盟高校代表分别发言。他们表示,此次会议为能源低碳开发与全球能源教育合作带来新思路与机遇,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愿与中方院校和企业携手,在科研、人才培养领域凝聚共识与力量。
开幕式后,“深地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揭牌。
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孙金声、杨春和、张来斌,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提蒙·拉布茨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阿巴斯·菲鲁扎巴迪、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马丁·布朗特等15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报告聚焦深地能源、低碳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剖析深地能源开发、万米深井工程等实践方向,探讨咸水层碳封存、地热能开采等低碳路径,也分享油气工程人工智能应用、语义技术赋能能源行业、偏微分方程求解创新等技术突破,为全球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提供多元视角和解决方案。
在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秘书处工作会议上,中石大副校长、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秘书处秘书长张广清指出,作为联盟主席单位,中石大此次主办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秘书处工作会议,系自2018年联盟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线下联盟大会。此次会议汇聚十余个国家的高校代表,不仅为联盟高校间的合作筑牢根基,也为各高校充分彰显能源学科特色搭建优质平台,期待以本次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各方合作。
据悉,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8年9月联合全球28所能源高校发起,旨在构建全球能源教育共同体,推动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联盟秘书处设立在中国北京,目前成员院校覆盖来自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知名能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