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份取消局部片区的住房限购之后,北京上海的新房销售价格出现逆市上涨。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在5个新建商品住宅售价上涨城市中,上海、杭州、北京三城领涨,广州、深圳分别下跌0.6%和1.0%。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则无一城市上涨,四大城市悉数下跌且跌幅均近1%。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之下,2025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会怎样?楼市触底了吗?
前三季全国商品房销售达6.3万亿元
时至今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调整多年。在房价回调之际,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成交规模亦未见上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7706亿元,同比下降13.9%(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住宅投资52046亿元,下降12.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6485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达452165万平方米,下降9.7%。房屋新开工面积达45399万平方米,下降18.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达33273万平方米,下降18.3%。房屋竣工面积达31129万平方米,下降15.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达22228万平方米,下降17.1%。
在新建商品房销售方面,前九个月销售面积达65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达万平方米,下降5.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63040亿元,下降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为55329亿元,下降7.6%。
2024年,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首次跌破10万亿元,为9.675万亿元,同比下降17.1%。以今年前九个月的平均值计算,2025年全年的商品销售额或将为8.4万亿元。
沪杭蓉三城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在京沪于今年8月再出台楼市新政后,这两城在9月份的成交价格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但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2%和0.3%,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6%和1.0%。
二手住宅方面,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9%、1.0%、0.8%和1.0%。
同比方面,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5.6%,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6%、4.1%和1.8%。
值得关注的是,在同比方面,太原、上海、杭州、南宁、成都、乌鲁木齐、宜昌、三亚8个城市的新房价格实现上涨,当中上海、杭州、成都以同比上涨5.6%、3.6%、1.3%位列前三。
二手住宅方面,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7%、2.4%、6.0%和1.7%。
一线城市仍在“以价换量”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指出,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二手房整体跌幅逐季扩大,“以价换量”仍是市场主流。
据中指院数据,今年截至10月15日,一线城市新建住宅销售面积为19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价格层面,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2025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累计上涨4.49%,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93个百分点,优质新盘保持一定规模并带动一线城市整体新房价格小幅上涨。
在二手房市场,今年截至10月15日,一线城市二手房住宅成交37.2万套,同比增长13.2%。2025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3.64%,跌幅较去年同期收窄2.14个百分点。
以9月份为例,相对于未出重磅新政的广州,北上深楼市成交回升相对明显。
在北京,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9月北京新建住宅网签3454套,二手住宅网签15843套,同比上涨19.4%,环比上涨20.5%。
在上海,自8月26日“沪六条”实施后,上海楼市呈现“逐周提升、周末冲高”特征。据上海市房管局披露的数据,9月上海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20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8%、同比增加24%。当中一手住房成交55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8%、同比增14%;二手住房成交1.8万套,环比增加3%、同比增加27%。
在广州,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9月(统计周期:8月26日至9月25日),广州市二手住宅网签套数和面积分别为8367套、82.47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降3.83%和2.96%。今年前九个月(统计周期: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9月25日),广州二手住宅一共网签了82642套,面积为825.3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了6.65%和6.29%。而克而瑞数据监测亦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505.26m²,较去年同时期增长5%。
在深圳,据深圳中原地产数据,9月深圳新建住宅预售+现售3087套,环比上升44.9%;合计成交面积31.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47.0%;全市二手住宅过户套数4546套,环比上升8.9%,均价47134元/平方米。
而在国庆黄金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新房网签量均出现明显增长。据中指研究院数据,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8日,下同),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1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52%;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23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22%。
据同策研究院数据,2025年10月1日至10月7日,上海新房累计成交909套,同比2024年国庆7天上涨了78.9%;不过二手房成交同比下跌63.7%。
民企涌进广州上海拿地
伴随房价持续“探底”,民企今年进场拿地现象不断增加。
在广州,今年前三季度成交的住宅用地中,有四分之一的地为民企所拿。当中敏捷集团、益云集团、番禺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民企均出手拿地,力撑广州楼市,成为一线城市中,民企拿地占比最大的城市。
中指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前100企业中78家为央国企,20家为民企。在北上广深,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分别为96%、76%、75%、95%,而民企拿地金额占比均较低,北上广占比分别为4%、14%、25%,深圳成交地块无民企获取。
今年以来,房企拿地持续聚焦北上深、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叠加核心城市推地节奏前置并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带动前三季度30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但土地成交面积仍延续缩量态势。今年以来(1.1—10.15),300城住宅用地共成交309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4%;土地出让金为13687亿元,同比增长8.3%。
进入第四季度,一线城市广州、上海等正在加速土地出让。就在10月20日举行的上海八批次土拍中,约20家房企参与拿地,多为国央企及本地城投平台,总成交土地建筑面积为40.87万m²(其中住宅部分约30.51万m²),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98.77亿元。
据克而瑞数据,今年前9个月,上海土地成交金额排在全国首位,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86%。杭州、北京土地成交金额也突破1000亿元,其中杭州土地成交金额为1406亿元,排在第二位;北京紧随其后,以1247亿元排在第三。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指出,今年以来,重点信号之一是土地侧表现,“土地市场的热度分化,核心城市核心区土地溢价率是关键风向标,9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土地高溢价率水平,反映房企对核心资产的信心修复”。
市场探底、触底的趋势明显?
眼下,2025年第四季度已经开启,接下来的楼市何去何从?
张波指出,结合安居客平台数据来看,9月全国二手房线上找房人数占比达 64.1%,创4月以来峰值,且各能级城市占比均超60%。他认为,预计第四季度,政策宽松将继续托底核心城市成交量,房价预期稳定的信心将进一步强化,但一二线城市非核心区包括大量中小城市仍需通过“以价换量”来消化库存。
张波指出,目前一二线城市去化周期整体降至12个月以内,去库存进入加速期,市场进一步企稳。从安居客平台来看,房地产经纪行业景气度指数突破50荣枯线,将成为市场信心修复的重要标志。
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去年9月份、今年9月份二手房价环比平均为-9.0%、-5.2%,降幅收窄,预示着市场探底、触底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四季度,由于开发商冲刺全年业绩,加上2024年以来高品质地块供给较多,新房同质化竞争继续存在,市场竞争维度从产品力转向“产品力+价格”。同时,各地今年在促消费、完成GDP任务的压力下,将会督导销售规模。由此,预测接下来新房价格继续处于下跌态势,但对二手房的冲击开始缓解,后续二手房价格跌幅可能开始收窄。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看来,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长达近5年的调整,目前已有趋稳的可能,房价泡沫也挤得差不多了,为后续市场稳定带来较好的基础。从新房销售价格同比指标看,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从5个变为8个,也是非常好的信号。
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分析指出,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基本到底,预期短期内不会再有爆炸性新政出台,但减税费、降利率等降低购房者负担的政策还会陆续有来。他认为,年末销售情况取决于新货供应量和开发商的价格折让。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育宾看来,当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筑底”关键时期,年底楼市在政策加持下促稳复苏,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并以稳定为核心目标。市场正在回归自住主导的轨道上,购房更加趋于理性。因此,随着居住需求持续发力,楼市将持续企稳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