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问小区公共收益花在哪了,想把每笔账讲明白,但清晰的类目依据不好找,心里实在没底”“业委会到期换届在即,可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参选意愿低,班子组建面临困难”……社区工作者日常面临的小纠结,正在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亟待破解的“共性大课题”。
如何回应这些一线诉求?10月20日,在“爱邻”创新治理季活动现场,普陀区正式推出“双业红”主题实训工作室体系。从“用好钱、选好人、育好人、搭好台、提好质、开好会、新型居住社区”七大关键主题切入,形成一套可落地、可复制、可成长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学懂弄通治理基础知识
基层物业治理中,物业费与维修资金用途混淆、物业委托模式分不清、业委会选举流程不清晰等基础概念,常让社区工作者“卡壳”。“双业红”各主题实训室以学懂弄通基础概念为核心,针对不同治理场景拆解易混知识点,通过实训互动及具象化讲解让基层工作者、居民清晰掌握治理基本功。
万里街道“用好钱”实训室聚焦社区关键资金,将物业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这三笔钱进行拆解,通过明确三者边界,帮助打破“资金混用”误区,资金监管与沟通筑牢基础。
甘泉“提好质”实训室从小区规模、业主能力等因素,明确包干制、酬金制、信托制三种物业委托模式差异,不仅让基层工作者能精准匹配小区需求选择合作模式,也让业主明白不同模式下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为物业选聘、服务提质打下清晰认知基础。
长风“选好人”实训室则以流程可视化拆解业委会选举,时间轴标注筹备组成立、候选人提名等节点时限,用可旋转立体模型具象化“双三分之二表决规则”,还明确候选人资格,充分保障选举过程的公开透明,让选举结果经得起群众的监督与时间的考验。
类似这样的基础概念的梳理,不仅让社区工作者在处理资金监管、物业对接、选举组织等工作时有清晰依据,也为后续开展多元场景实操、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根基。

沉浸式场景实操
在10个街镇的公共服务空间里,“双业红”实训室也把每个难题拆成可演练的场景,让参与者在互动里学方法,找窍门。
曹杨“搭好台”实训室聚焦多方协同,以“小区停车难”这一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聚焦“车位不足”“停车谁管”“乱停乱放”“规约无用”等五大困难探讨搭建“多元聚力”“协同协商”“赋能提升”三大平台的方式方法,通过模拟“提出诉求—协商方案—达成共识”全流程,将党建联席会议、“三驾马车联合接待”“小区三会制度”“楼事楼议”等平台融合使用,帮助各方掌握搭建共治平台技巧,提供可复制协商模板。
桃浦“开好会”实训室针对“议而不决”、“议事失序”的痛点,拆解会议组织与协商要点,演练场景涵盖“业主大会表决物业费调价”“业委会换届选举前意见征集会”等常见类型,让各方更加理解“开好一次会”背后的规范流程。新型居住社区主题实训室针对青年社区的新挑战,总结五大治理模式,梳理运营方、物业方、租客方等各方职责,模拟不同类型社区的场景,助力基层工作者了解新型社区治理逻辑。
长风“选好人”实训室以真实法院判案,围绕案例背景、质疑焦点法院审理、法条对应全链条设置互动。案例中,文某、蔡某、张某3位居民就业委会换届选举的候选人资格、流程及结果提出质疑,并诉至法院。实训室互动装置还原案例场景:业委会选举后,居民对“候选人是否合规”“业委会人数是否符合规定”等问题存疑,这正是选举换届中常见的争议点,先让大家代入不同视角,思考若自己遇到这类问题,从何入手核查。
普陀“双业红”实训工作室还将优秀治理案例与《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结合,为“业委会选举”“物业服务提质”等相关法条,配套场景化解读,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操指引。
同时,聚焦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不同治理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为业委会成员讲解候选人资格审核要点,为物业人员梳理服务标准提升路径,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沟通协调技巧,从能力提升、流程规范到矛盾化解全方位赋能。
打造“实战通关攻略”
为了让实训成果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普陀区进一步打造覆盖理论、案例、实操的定制化课程体系,将七大主题实训内容系统化、工具化,凝聚成一整套“实战通关攻略”工具包,内含七本对应主题的指导手册,通过定制化课程+实训手册,形成“学有课程、用有手册”的闭环赋能模式,让治理知识真正走进一线。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各实训室结合自身主题特色,推出不同的课程内容:比如,“选好人”实训室开设《业委会如何成立和运作》等课程,从组织架构搭建到日常运作规范,系统讲解业委会工作要点;同时配套《物业服务法律纠纷案例》《物业服务监管》等课程,用真实案例拆解物业合作中的法律风险。
“用好钱”实训室打造资金规范使用特色课程体系,涵盖《物业费、维修资金及公共收益的政策法规解读》《小区公共收益的获取与分配流程》等内容,根据不同治理主题的需求定制专属课程,让学员在沉浸式互动中掌握资金管理的实操技巧。
“我们希望每一位走进实训室的人,都能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普陀区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业红”实训室并非单一的实训空间或课程体系,而是开放、持续成长的社区治理生态圈。下一步,普陀区将持续完善“双业红”体系,不断汲取各区优秀治理实践,丰富实训案例和课程内容,让实训更贴合基层需求,邀请更多基层工作者、居民参与其中,让“人人都是治理参与者”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