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杭州报道
日前,第十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杭州举行。本届文博会以“创意杭州·联通世界”为主题,汇聚国内外5800余个文创品牌。
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现场,记者观察到潮玩产品的跨界新元素:方回春堂把传统香方装进《葫芦兄弟》盲盒,乒乓球、羽毛球等毛绒挂件成为年轻人运动时尚标签。同时,硬科技进一步与文化产业融合,例如,原本用于芯片制造的高科技用于谷子经济IP防伪标识生产,助推谷子经济发展。
“我们一直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来赋能谷子经济的发展,目前公司一是做防伪标识体系,二是做谷子经济垂直电商。”谷子科技董事长杨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健原本是科技领域创业者,2024年选择在文化领域创业,做的是“文化+科技”的融合。
关注到谷子经济对正品、防伪的需求,杨健和创业团队将自主研发的裸眼3D悬浮显示技术、PUF+OTP指纹芯片技术用在谷子经济上。
“谷子经济的重点就是正品保证,知识产权和安全质量非常重要。因此,防伪必须‘技术+场景’双高壁垒,我一直在科技领域做探索,这次创业用在谷子经济上的技术实际上底层是做柔性电路板,甚至是造芯片的技术。”杨健表示。
谷子科技还从防伪延伸到“兴趣电商+社区”,上线"谷仓App",打造二次元/潮玩垂直电商平台。成立不到两年,谷子科技在今年9月已实现超600万元的营收,预计10月营收有望过千万元。目前,该公司累计融资近2000万元,也正在启动新一轮融资。
杨健透露,明年公司计划把电商平台拓展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把一些国内IP向海外推广,同时也针对本地市场开发特色悬浮文创产品。
一位长期做文化产业投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制造业红利见顶后,高附加值的“文化+科技”成为产业升级下一站。凭借AI赋能与成本优势,短剧、中文教育、潮玩已率先打开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市场,验证了“文化+科技”弯道超车可行。接下来两年,IP规模化运营是文化产业领域最大的确定性赛道。
2024年,杭州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48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GDP比重达15.8%。早在2018年,杭州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由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转变跃升,开启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化新征程。
近年来,杭州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塑造新优势、拓展新赛道。目前,杭州拥有70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24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全市共有文化企业超15万家。